只是他坚持如此,王彭泽拗不过自己的这个学生。
不久后,江寒声拿到DNA对比报告,证实了怀光案性侵女性死者的嫌犯,与“8·17”劫枪案中杀害特警李景博为同一个人。
除此之外,他又找到当年负责验尸的法医,说服对方出面作证。
这份申诉材料顶着重重压力递交到省高检,费尽周折,才得以重新立案调查。
进入调查阶段以后,进展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这案件牵涉得人太多,不少人明里暗里地给江寒声使绊子。
还有些客观原因是怎么也避免不了的——当时,怀光连环杀人案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碍于当年的技术条件,留存的证据少之又少。
尽管江寒声重新做了一份侧写报告,纠正了王彭泽对凶手年龄的误判,可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找到符合侧写的嫌疑人。
警方排查需要大量的时间,可是江寒声等不了那么久。
索性下一剂猛药。
“我想请您帮忙,联系到地方电视台的记者,在黄金档加一个独家采访。”
江寒声的要求相当简洁,连王彭泽一时也搞不懂他到底想做什么。
王彭泽问:“采访谁?”
这时候,他办公室的座机铃铃响起来。
江寒声打了个提醒的手势,说:“让姚组长告诉你。”
运送枪支的特警支队遭遇伏击后,海州市市局立刻成立专案调查小组。时任重案组组长的姚卫海主动请缨,成为“8·17”专案组的总负责人。
江寒声在怀光市的调查遇到了当地警方的阻挠,很难再寻求他们的协助,所以他直接找上了姚卫海。
电话里,姚卫海跟王彭泽解释说:“既然江寒声有办法引真凶现身,那就不妨试试。这案子越往后拖,越难侦办。”
“我不同意。”王彭泽坚决拒绝,“以前凶手单独作案,杀害了那么多名女性,逍遥法外十几年,现在他背后有一整个犯罪组织,连警察都敢杀了!让我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帮你?想也别想!”
姚卫海恳切道:“学长,你放心,我跟你立个军令状行不行?到时候我安排人,二十四小时跟着江寒声,一定保证他的安全。”
姚卫海公理、私理说了个遍,软磨硬泡,王彭泽听得耳朵起茧。
他不耐烦地瞥了眼在沙发上坐着的江寒声。
他肩背挺直,坐姿有点年轻学生样的乖巧,面上看不出什么情绪,安静地审视着。
王彭泽了解这孩子的性格,看上去很随和,但在某些方面尤其固执。
他眉头紧紧皱着,跟姚卫海说“等等”,而后捂住听筒,问江寒声:“我要是不同意,你会听我的吗?”
江寒声从容地给出回答:“不会。”
“……我就知道。”王彭泽咬牙切齿,恨恨地瞪着他,低声骂了一句,“你个狗崽子,专门来给我添堵的。”
姚卫海以为王彭泽在骂自己,没听太清楚,想必不是什么好话,他忙说道:“老学长,王主任!别动那么大肝火,我们还可以再商量。”
王彭泽说:“不用商量了,我把他借给你。”
他沉了一口气,郑重其事地嘱咐道:“姚卫海,你知道他在我们研究室的分量。这孩子到你手上,要是有什么叁长两短,咱们的交情到此为止!”
姚卫海信誓旦旦,再叁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
……
回忆到这里,王彭泽眼底划过一丝不自然的情绪。
极度安静的气氛在狭小的车厢中弥漫。
顿了片刻,王彭泽才开口说:“这次姚卫海也在海州,可他没脸来见我。”
王彭泽到海州协助重案组的工作,从始至终都没见过姚卫海一面。
周瑾听他口吻有些不客气,试图缓和道:“或许姚局也是想尽早破案。”
“为了破案吗?”王彭泽不认同,“自从姚卫海当上‘8·17’专案组组长以后,人就有点疯魔了——”
话说到这里,他觉得在旁人面前谈论姚卫海不太合适,便勉强压了压心头的怒火,说:“总之要不是他失职,寒声也不用遭那么大的罪。”
原来,江寒声所谓的下一剂猛药,就是请王彭泽帮忙,找到地方电视台的编导,计划在新闻黄金档做了一期人物专访。
王彭泽人脉广,带着江寒声去到电视台,见了见相关负责人,很快就谈定这件事。
从电视台回来的路上,王彭泽问起江寒声,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
江寒声打着方向盘,调转车头,驶向商场的方向。
他不疾不徐地回答说:“凶手长期缺乏关爱,容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假如我是他,现在一定通过各种渠道监视着警方的动向。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去录个无关紧要的口供,好近距离欣赏一下这群被我耍得团团转的蠢货。”
王彭泽提醒他:“……这话千万不要在专案组里说。”
特别是他这种面无表情的嘲讽,让人看得十分火大。王彭泽怕他挨打。
不过他倒是听出了一点儿门道,问:“所以,你是想通过电视台向凶手下战书?”
江寒声微微一笑。
车缓缓地停在一家西装店的门口。
江寒声泊进停车位,让王彭泽留在车上休息,自己下车走进店铺。
他有修长的眉,乌亮的眼,肩背线条宽阔利落,斯斯文文的,看起来有一种极干净的气质。
见到他,店员眼前一亮,忙热情地上前询问有什么能够帮忙的。
他说,要买一套西装。
店员一边领江寒声到男士西装的区域,一边问他:“先生喜欢什么颜色的呢?”
江寒声眯了下锐利的眼睛,隐有笑意,说:“红色。”
……
咚、咚、咚——
手掌大小的绿球掷到地板,再反弹到手里,一下一下,极有规律。
男人将球牢牢握在手中,仰在黑色真皮沙发上。
房间里没有开灯,黑色的窗帘将光线完完全全阻挡住,只有偌大的白色墙壁上投出一块屏幕。
屏幕散射出了淡淡的光,铺陈在男人身上,光影将他的脸照得有些冷白。
房间里环绕着钢琴曲,曲目激昂澎湃,音符密而重,仿佛很沉重的力道砸在人的心腔上。
与此同时,屏幕里却播放着一份人物专访的录像。
录像中是一档新闻节目,在演播室,女主播正提问着问题。
接受采访的男人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回答问题时,闲适又慵懒。
安静低沉的人声与激昂的钢琴曲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以为他是艺术家……”
说话的声音都是断断续续的,被沉沉地压制在钢琴曲下。
“……用艺术的外表来掩饰罪行。”
“她们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替代品,凶手在被害者身上寻求自我安慰……”
“存在精神上的创伤……”
“原因?”
“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位……”
“内心极度自卑,极度渴望获得关注与关爱……”
“被母亲抛弃。”
嘭——!
重重的一声响!球狠狠砸在墙壁上,反弹落在地上,骨碌碌地滚到墙角。
音乐已经完全静止。
房间里没有了声音,满眼里就只剩下鲜明的颜色。
从黑色中投射出白色的光束,黑白交汇,聚焦在一抹红色上。
鲜艳的红色,血一样的红色,他最痛恨的红色。
男人手掌捂着额头,歇斯底里地大吼起来,耳膜里嗡嗡作响,尖锐的鸣叫撕扯着他的神经。
终于,他按住自己发抖的手腕,强迫自己恢复镇定,从浓郁的阴影中抬起脸,眼睛红得有些狰狞。
他咬着牙,冷冷吐出两个字:“去死。”
*
明天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