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鲁点点头,对阿布扎吩咐道:“放他的人走。”
阿布扎虽然万分不情愿,可见笃鲁的性命握在袁一手中,也只能乖乖答应。
当袁一目送士兵走远后,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看了眼捂着胸口的笃鲁,只见他伤口的血从指缝间渗出,当雨水落下,受到冲洗的猩红的渗血,变作红丝地掺杂在雨水中,从指尖流入泥土。
第125章 扭转败局
见笃鲁越来越虚弱,袁一心中也越发五味杂陈,他们虽然是对手,可笃鲁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他此时此刻的感觉,应该就是英雄惜英雄吧!
他抬头望着了眼,雨中与他对峙的吐蕃兵,心中正盘算着将笃鲁交给他们后,该如何脱身时,听到笃鲁用颤抖的声音道:“你赢了,我也没输。”
看到笃鲁嘴角浮现一抹得意的微笑,袁一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心想,莫非他还留有后招?
想到这儿,他不敢再耽搁,将笃鲁推向近前的吐蕃兵,而后,飞身上马,冒着疾风骤雨,左躲右闪避过飞来的箭雨,快马加鞭消失在丛林尽头。
袁一追上士兵后,按照事先制定的路线,赶去逻些城与四十五万大军汇合。在途中,却遭遇了阿布扎率领的伏军,袁一与士兵一路且战且退,最后被逼到了一条大河边。
马上的他望着面前滚滚河水,他突然想到霸王项羽也曾被汉军逼到乌江,最后落了个自刎的下场。此时,他意识到,已到了死地,再逃也只是白费力气。
这样想着,他从马上跳下看了眼,等待他下令渡江士兵,神情出奇冷静道:“追兵有十万,我们不到八千人,恐怕我们要长眠于此了。”
听到这话的士兵面面相觑,而后,看到袁一满脸无畏之色,他们知道一切已成定局,不由得相对而泣。
见此,袁一喝止道:“不准哭!男儿流血不流泪!我们今天能牺牲自己,保卫国家,让大唐免受铁蹄入侵,就是保护自己的父母,不为战祸而流离失所。就是保护妻儿,不至沦为供人驱使的奴役。所以,我们的死值得,也光荣!我们每个人,不仅将成为亲人的英雄,还将成为国家的英雄,人总有一死,我宁愿选择慷慨赴义,也不要为胆怯,泪留半滴眼泪!”
听袁一说得慷慨激昂,士兵们都收住眼泪,拿起兵器,满脸从容的等待敌军到来。
袁一叫过梅仁,道:“你替我做件事。”
强忍眼眶的热泪的梅仁,仰头眨了眨眼,深深吸了气道:“将军,要卑职办什么事?”
“渡过这条河。”
梅仁难掩惊讶:“将军,这是?”
“渡过这条河,直奔逻些城告诉尹玉书,这是士兵的捐躯之地,让他凯旋回唐之时,为这里的每位士兵捡一块河滩上的石子,交到他们的亲人手中,就算一点念想吧!至于我……就不用送了。”
“卑职,领命!”
袁一牵着缰绳,将老白交到梅仁手中:“这马一日千里,你就用它赶路吧!”
“是。”梅仁接过缰绳,拉着老白往河水中去。
袁一呆了会儿,突然上前拦住梅仁,欲言又止道:“有件事,我想以袁一的身份,请你帮忙。”
梅仁的泪再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下:“袁哥,说吧,我一定替你办到!”
袁一拔出乌木剑,将蓄了三年的长须剃下,撕下一块衣料包了,交给梅仁道:“你去长安善水观交给太平公主,还替我带句话,我能做的都做到了,不能做的只有快乐,幸福的活着,希望公主能代我这样活着。”
梅仁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问道:“你们之间?”
袁一摇摇头:“没有。替我守住这件事,追兵就要来了,赶紧走吧!”
河岸边的袁一看着,梅仁与老白渐渐消失在雾霭迷蒙的河水中,他摸着有些硌手下巴,陷入了回忆中。
当身后响起雷鸣般的马蹄声,他方才回过神来,转身走上前,看到阿布扎和琅格哒率军已走近,看到琅格哒身披重孝,他心一沉,恍然问道:“笃鲁他?”
琅格哒眼眶骤然红了,用拔剑指向他道:“你少假惺惺了,我阿爹的死都是拜你所赐!我今日特意赶来,就是要用你的人头,祭奠我的爹的在天之灵!”
这时,阿布扎一抬手,阻止琅格哒道:“且慢,动手前,先让我跟袁将军说几句话。”
说着,他下马走到袁一面前,低声道:“我很敬佩你为国家,舍生忘死的精神。对了,还要恭喜你,你诡计得逞了,唐军攻破了逻些城,赞普也被迫投降,打算今日与大唐签订类似称臣的盟约,你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袁一道:“既然赞普已经投降,那么,你兴师动众地来对付我,不怕大唐来问罪吗?”
阿布扎冷冷一笑:“别急,我的话还没说完。你虽然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全是为他人做了嫁衣,你来逻些城的路线那么隐秘,我是从何得知?你这么聪明该懂我的意思哦!”
“你是说唐军中,有人向你透露我的路线,他想独占功劳,而你又恨我入骨,你们便一拍即合。”
“没错。赞普气你杀了大帅,就向李泰仁和杨志那个草包提议,杀了你,在吐蕃的所有功劳全都归他们。赞普本来只是气头上的一个提议,怎料他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而且还配合赞普,为你想出了一个遗臭万年的罪名,想听吗?”
悲愤交加的袁一怒吼:“够了,别说了!”
阿布扎笑道:“既然你不想听,那我更要说了,第一条,拖延增兵,延误战机,使得天策大将军阵亡,两名主将被擒。第二条,威逼主将,独揽军权,蓄意通敌叛国。第三条,交战之际,领军叛逃,最终被吐蕃王子阿布扎全数斩杀,以示投诚。所以,你都是将死之人了,本不该说这些来气你,可我太想看你死不瞑目了!”
阿布扎边说,边退到吐蕃军中,而后,他一声令下,万箭齐发,袁一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个伤重身亡,心中万分悲愤。
他想要,把李泰仁和杨志两个混蛋剐心掏肺,可却无力回天,当他杀敌三百零八人后,浑身是伤的他,被一支力道强劲的箭射中,飞身跌入滚滚的河流中,他知道,能射出这样箭的人只有琅格哒,或许这就叫因果报应吧!
随着染红的河水飘荡的他,望着低沉阴郁的天空,耳边突然响起笃鲁的说话声:“活到我这个年纪,才懂得荣华权势都是过眼云烟,只有亲人在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他心底好像有种声音,回答道:“没错!亲人在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他陷入极致的黑暗,恍惚间,他看到微亮的光明,像是儿时,母亲缝衣点在案几上的油灯,像是那年冬天卧在太液湖上,时明时暗的阳光,像是伴着青灯黄卷的太平眼眶滑落的泪珠。
在善水观的道舍中,一身青色道袍的太平坐到窗边对着案几上的铜镜照了照,摸着头顶的道姑髻,转头对房中收拾衣物的上官婉儿道:“婉儿,今早听观里的师太说,从吐蕃归来的唐军今日就到长安城了,许多百姓都准备去城门口迎接他们凯旋,你从宫里来,应该听说了吧!”
听到问话,上官婉儿放下手头的活,走到太平面前道:“奴婢听说,今晚圣上会在宫中摆洗尘宴犒劳三军,如此看来,他们应该是今日回来吧!”
太平微微一笑:“这样便好!对了,我的头发蓄了许久,你帮我看看是不是齐腰了?”说着,她拔下发髻中的木簪,满怀期待地道:“婉儿,快看看,到了没?”
上官婉儿见太平的秀发才过肩,委婉地如实相告,道:“还差一点点,再长一年,应该就能齐腰了。”
“还要再长一年?”
听到太平声音中尽是失落,上官婉儿拿起案几上的象牙梳,边给太平梳着秀发,便道:“公主的秀发绾得有些卷了,奴婢给公主梳梳,兴许就会显得长些。”
“没错,一定是绾得卷了,你多给我梳梳。”
“是。奴婢方才已经问过大师太,她已将还俗法会准备妥当,明早公主跟着她走完过场,娘娘就会派人来将公主接回宫。奴婢已将道舍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只留下今晚公主所需之物,其他就由奴婢先行带回宫打点。”说话间,她已将太平的秀发重新绾好,插上了木簪。
太平环看了一眼房中陈设,叹了气道:“没想到,一晃就在这儿住了三年有余,以前无时无刻都想着回宫,这一下子真有回去了,心里头又感觉有些不舍。这人啊,有时还真够奇怪!”
这时,门外响起叩门声,上官婉儿问道:“是谁?有什么事吗?”
门外的人回答:“观外有个自称梅仁的人说,受人之托,求见太平公主。”
太平有些纳闷道:“梅仁这个名字好像有些耳熟,可一时想不起到底是谁?”
上官婉儿见梅仁来此,隐隐感觉到了些什么,她呆了片刻,方才开口道:“几年前,奴婢与梅仁在神兵司有过一面之缘,他是袁一的朋友。”
“哦,我记起来了。”太平说着,吩咐门外的人把梅仁请进来。
梅仁来到道舍看到,一身道袍的太平和身着淡米分色半臂襦裙的上官婉儿,愣了片刻,恍然道:“我们是不是见过?”
第126章 阵亡
上官婉儿上前,指着太平道:“这位便是太平公主。”
见此,缓过神的梅仁急忙行礼道:“卑职拜见公主。”
太平扬了扬手道:“我现在只是个道姑,你不必多礼,起来吧!”
“是。”听到吩咐,梅仁便站起身来。
太平打量了眼梅仁,只见还未来的及换下戎装的他,胡渣丛生,尘土满面,一副风尘仆仆的憔悴模样。相比几年前,俊美得如同女子的他,他如今的变化可谓是天壤之别。
太平问道:“你说受人之托来见我,是袁一么?”
梅仁想要回答是,可感觉喉咙被什么东西哽住,半晌说不出话,他低下头,待情绪平复方才开口道:“是。”
太平眉头一蹙,问道:“他让你来,有什么事吗?”
梅仁看了眼一旁的上官婉儿,颇有些为难道:“袁哥,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听到这话,太平看了眼上官婉儿,犹豫片刻道:“婉儿不是外人,没事,说吧!”
见此,梅仁点点头,从兜里掏出用锦袋重新装好的胡须,道:“这是袁哥让我交给公主的。”
太平打开锦袋,看到里面装的竟是浓密卷曲的毛发,皱眉道:“这是什么?”
梅仁想到与袁一河边的分别,难以抑制的心酸又涌上心头,热泪盈眶道:“这是袁哥……蓄了三年的……胡子,在我们遇到伏军被逼到河滩时,他让我渡过河到逻些城,去找尹玉书。临行前,他让我把这个带来给公主。”
眼神尽是惊恐的太平捂住嘴,愣了片刻,声音略微颤抖道:“他呢?我要见他。”
顷刻间,梅仁泪如雨下:“他……回不来,他和那八千兄弟都阵亡了。他送我走时,知道难免一死,就我给公主带话说‘我能做的都做到了,不能做的只有快乐,幸福的活着,希望公主能代我这样活着’。”
太平亦步亦趋地走向前,扶着案几走到凳上,神情木然地喃喃道:“死了?怎么会死了?他武功高强,怎么可能会死?一定说他看错,或者是我听错了。不可能,他不可能死,怎么可能死了,他……”
见太平如此,梅仁转身想要上官婉儿帮忙劝劝,可还未开口,看到一直站在身后的上官婉儿竟泪如泉涌,见梅仁看向自己,她哽咽的声音道:“你告诉我,为什么几十万唐军都回来了,偏偏他遇伏阵亡了?”
听梅仁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上官婉儿转身抹去眼泪,声音低沉道:“或许,这一切都是注定,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这时,一旁神情恍惚的太平突然站起身,用质问的口气对梅仁道:“唐军都没回长安,你怎么跑来这儿,告诉我袁一死了?我知道了,你是个逃兵,怕受责罚,就跑来诅咒将军阵亡,你的心太黑了!太黑了!”
梅仁慌忙解释道:“当我赶到逻些城时,李泰仁和杨志两位将军,已经同吐蕃签订好盟约,启程回了长安。于是,我就快马加鞭去追他们,没想到反而比他们更早到!”
太平倾身将案几上的陈设之物,推到满地,愤怒道:“不是这样,你在撒谎!”
她边喊,边将摔打着房中的东西,见状,心中颇有忐忑的梅仁,低声向上官婉儿道:“我们是不是要劝劝公主?”
上官婉儿摇摇头:“我懂。她是心里难受,由她吧!”
这时,薛绍从走了进来,见道舍被太平砸得一片狼藉,满脸担忧得向上官婉儿问道:“我方才路过这儿,听到响声,便过来瞧瞧,公主这是怎么了?”
上官婉儿指了指门外道:“薛公子,借一步说话。”
走到门外,上官婉儿望着远方的天空,沉默了良久,方才开口道:“袁一……他……阵亡了,梅仁受托来见公主,劳烦薛公子劝劝公主。”
薛绍一愣,半晌没回过神来:“袁一……”他将脸埋在掌心,沉默了许久,重重一拳打在房廊的柱上:“他怎么就……照理唐军还没进城,这个消息是经朝廷确认了的吗?”
经薛绍这么一提,上官婉儿眉角一扬道:“没有。我这就进宫去等消息。”说着,自顾自地往外走,薛绍到摆放在房廊上的几口大箱子,正要提醒她带回宫时,她早已走没了影。
薛绍走进房,拍拍愣在房中的梅仁,道:“这儿有我,你先走吧!”
“好,那我先行告辞了。”说着,担忧地看了眼撕着经书的太平,长长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愤愤撕着经书的太平,口中喃喃道:“读你们,抄你们就能积福纳德,可我求一个人平安来见我,你们都办不到。这几年,我抄的成千上万遍都是糟蹋,白费力气吗?我把天下的经书都拿来,一把火全都烧得干干净净!”
说着,看到掉在地上的锦囊,怒气顿时变作满心酸楚,她蹲下身子,捡起锦囊,看到一旁的薛绍正凝望着自己,她起身,抿了抿嘴道:“袁一阵亡了。”
薛绍深深吸了口气,道:“我听说了,人死不能复生,公主节哀!”
太平笑着摇头道:“节哀?我可是堂堂公主,会为一个身份卑微,不值一提的人伤心吗?我只是生气,明明吩咐他要活着回来领罚,偏偏死了,他胆敢违背我的旨意,就是不把我放在眼里,就是跟我作对,我很生气!真的很生气,对!只是生气!”
薛绍点点头:“嗯。我相信公主只是生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