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校场不是见过我吗?”
“托你的福,第一天校场集合,我什么都没看清,就成了伙头兵,所以,你难道,不知道……”说着,梅仁拉大嗓门,喊道:“火头兵是不用操练!”
袁一看了眼头顶的菜刀:“你这是想干嘛?”
意识到不妥的梅仁,放下菜刀,而后,一脚踩在凳上,双手撑着桌子逼近袁一,压低声音道:“我参军,本立志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效力!可就是因为,你的一句话,我只能委身于脏乱差伙头营,每天只能跟萝卜白菜较劲,这样的日子,我受够了!”
“受够了,想要退伍?我考虑看看。”
梅仁摆了摆手:“我可没说退伍,你不是发出告示说,能打败你的人就可以成为统领吗?你猜怎么?”
“怎么?”
“我要把你打倒,让所有人看看,我梅仁可不是吃素的!”
袁一上下打量眼他,道:“你可不是我的对手,想清楚了!我可不会手下留情,被打趴下的滋味,可不好受!”
“知道,我在营中空地等你!”梅仁说着,拿起桌上的菜刀,头也不回的走了。
一旁原本看呆的士兵,见梅仁这个冒冒失失跑来的伙头兵,竟有如此胆量敢向袁一发起挑战,都不由得欢呼鼓掌起来。
见此,袁一喃喃道:“有意思。”他笑着放下碗筷,也走了出去。
梅仁挑战的事,不一会儿就在军中传开了,士兵纷纷放下手头的活,从四面八方赶到空地看热闹。
虽然,手持菜刀的梅仁对阵赤手空拳的袁一,可他们间的悬殊依旧是蚂蚁对大象,所以,当梅仁挥舞着菜刀冲来,袁一不过伸脚,顺便就将他绊了个倒栽葱。
如此,几个回合下来,梅仁摔得鼻青眼肿,可他还是没打算放弃,只见他丢下菜刀,向围观的士兵借来长棍,再次发起攻击。
袁一抓住长棍,轻易一拉便夺了过来,见被逼急的梅仁,张牙舞爪的飞扑而来,袁一下意识提起长棍,朝着梅仁身子凌空一击,等他打得翻了几滚,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袁一这才意识到下重了手。
袁一跑上前,拍了拍躺在地上的梅仁:“还好吗?醒醒!”
正在他焦急万分时,梅仁的眼睛突然一睁,伸出双手死死掐住他的脖子,将他掀翻在地,情急之下,他一拳都在梅仁脸上,本骑坐在他身上的梅仁,便一个重心不稳,摔倒在地。
袁一起身喘了口气,看到趴在地上的梅仁,吐了口血,皱眉道:“你都这样了,认输吧!”
梅仁抹去嘴边的血,扶着地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摇头道:“我不要做伙头兵,我不要做娘人,我要成为一条真汉子,继续吧!”
看着他坚定的眼神,袁一突然感觉,自己剥夺了他选择的权利。
袁一沉默了片刻,释然一笑:“算我怕了你,不做伙头兵就不做。不过,想要重归先锋营,就该有匹配的本领,今日交手,并不觉得你有那样的本领。”
听到这话,梅仁神情怅然若失道:“没有……我该怎么办?”
“既然,你有这股韧劲,我也不嫌麻烦,以后,每天我抽出一个时辰训练你,觉得合格了,就让你做个先锋兵,怎么样?”
梅仁脸上出现灿烂的微笑:“真的吗?”
“当然。还要继续打吗?”
“我的心愿都实现了,还打什么,我可不想英年早逝。”
袁一从侍卫手中接过准备好的银子,放到梅仁手中:“这是赏给你的银子,你伤得不清,让营里的大夫给你去看看吧!”
梅仁点点头,正要说话,却被一拥而上的士兵,当作英雄般举起抬走了。
袁一跟在欢呼人群后,看着梅仁青肿的脸上,绽放出自豪的笑容,他突然感到无比欣慰。
这时,走来的尹玉书,看了眼袁一,道:“将军,如此收服军心的手法,还真够高明。”
袁一转过身,看到尹玉书脸上浮现一抹微笑,不像嘲讽,好似是有几分欣赏的意思。
袁一沉默了片刻,道:“说实话,我是识梅仁,可今日的挑战,并非设计好的做戏。还有,发出的告示的目的,如你所说,我是想要在收服军心,可上面的承若,一字不假。”
尹玉书摸了摸额头,笑道“我不觉得,将军有必要掏心掏肺,说这么多。”
袁一神情诚恳道:“我知道。可我需要你,帮助我把这些水军,变成真正的精锐之师!”
“将军太瞧得起我了!”
“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我相信你。”
尹玉书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将军,真有心向我学吐蕃,突厥,波斯等国的语言?”
“如果没记错,我连续四日去你营帐中讨教,可惜你不是忙公事,就是就寝了,难道这还不够诚心?”
尹玉书笑了笑:“刘备三顾茅庐也不过如此,看来卑职是跑不了。”
“当然,今晚还是戌时到你营帐。”
“卑职恭候将军。”
自从梅仁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军中蠢蠢欲动的士兵,便纷纷响应起告示,可眼见,一轮又一轮的比试下来,那些自以为精通棍棒刀枪,或弓马骑射的人都在袁一手下,败得灰头土脸。
这时,士兵们不得不承认,这位年纪轻轻的将军,的确有着过人之能。
有了这份了解与敬畏,原本肆无忌惮的士兵渐渐变得顺从,不再把违抗军令当作勇敢,不再把戏弄长官当作有趣。这些改变,也影响了整支军队,士兵对军队抱怨少了,列队也整齐了,行军也更快了。
当袁一发现,士兵不再抗拒与他同桌吃饭,偶尔还能同他们,聊上几句家常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融入了这支军队,或者说,士兵已经接受了他。
袁一率军即将到达突厥境内时,曾派人送信给突厥可汗说明了来意,得到答复是同意袁一前往突厥都城牙帐城商谈。
袁一率军走过草原,穿过荒漠,眼看就要达到牙帐城时,可汗却派人来说,唐军太多,不方便靠近都城,让他在三十里外的地方驻军。他认为可汗的顾虑,不无道理,便按照使者的要求,在一块水土肥沃的绿洲边安营扎寨。
第116章 壮男梅仁
袁一以为,可汗将他召来都城,就是有心与大唐巩固邦交,最多三个月,他就能完成任务返回大唐。
可让他没料到的是,可汗对他的求见,总是推三阻四,好不容易见一面,他又大摆筵席,每当他提到正事,可汗就要群臣给他灌酒,酒过三巡,不是他喝得趴下,无法商谈事情,就是可汗装醉让他有口难言。
对于可汗这番既不拒绝,又不答应的暧昧态度,袁一和尹玉书都觉得,他是把自己当成了香饽饽,想抬高身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事实也是如此,袁一达到牙帐城没多久,吐蕃派使者也带着礼物来到突厥。相对而言,吐蕃的这次到访,要比大唐客气许多,不仅,带来的金银珠宝是大唐的两倍,而且,随军的士兵不过一千五百人。
没想到,狡猾的可汗,也将那套对方袁一的暧昧外交,如法炮制套用在吐蕃使者身上。
后来,吐蕃兵也被迫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驻扎,有意思的是,牙帐城三十里之外恰好是沙漠,只有一块还未被沙漠吞没的绿洲,所以,唐军与吐蕃军都选在那儿安营扎寨,而他们的营地不过隔了一个条河。
两个敌对的军队每日隔河相望,厌恶情绪自然与日俱增,明里不能动手泄恨,可使花招恶心对方,还是可以的!譬如,当唐兵看到吐蕃兵在对岸挑水,唐兵就排成一列往河里撒尿。
吐蕃兵也不甘示弱,遇到到唐兵来挑水,领头兵一声口哨,上百吐蕃兵从草丛冒了出来,一齐蹲下脱了裤子往河里拉屎,唐兵变恶心得大吐不止。
后来,这种恶心的报复,受到两军将领制止,可士兵们的较劲并未偃旗息鼓。他们会选在突厥最冷的冬至,光着膀子跳入河中游泳,一则向对方展示健硕完整的肌肉,二则告诉对方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
在漫长的等待中,士兵算是找到了打发时间的乐子,可对于袁一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因为可汗两面讨巧的态度,让袁一计划的三个月,变成半年,而后成了一年。
他虽然把这种尴尬处境上奏给了朝廷,可得到的答复是,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先陪吐蕃耗着,可汗再狡猾,最后,也得给大唐一个交代。
如此,袁一肩负的固盟任务,虽然停滞不前,可有了许多时间操练军队,钻研那本《唤雨说》上的兵法列阵,也算另外一种收获。
转眼到了第二年冬至,前天还冷得缩头缩脑的士兵,今天都昂首阔步走出辕门,来到河边。他们向着对岸蓄势待发的吐蕃兵,大吼一声脱下兵服,而后,如示威般捶打着满身的结实的腱子肉。
这时,袁一同梅仁从营地走了出来,看着两岸挤满了光着膀子互相叫嚷的士兵,梅仁笑了笑:“他们彼此语言不通,这样说来喊去,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袁一道:“都是图一乐,他们高兴就好。”
自从入冬以来,唐兵与吐蕃兵间这种暗自较劲的冬泳比试就未停过,相对之前三五成群,全由一时兴起发起的比试,冬至的这场比试更像两军间的默契约定,几乎所有体魄强健的士兵都会参与其中。
对于这种既能增加军队士气,又能强身健体的比试,袁一的态度如同吐蕃使者一样,用不阻止,表示默许。
梅仁指了指河的下游:“比试的起点在那儿吗?”
袁一打量了他一眼,笑问:“怎么你也想参加一个?”
梅仁扯开衣领,埋头看了眼自己的身体,笑道:“这一年多来,在将军制订的强化训练下,我的腹肌也是初具规模,是该让他们在肌肉横飞的当下,出来透透气了。”
“如果没记错,我让你练的是骑马射箭砍杀,可不是肌肉。”
这一年多来,梅仁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苦练武艺骑射,袁一每天都有军务要处理,很难顾及他,大部分时间都是靠他自觉练习。
他从来没吃过苦,身子本来弱,所以,刚开始那儿,练射箭,拉弓拉得抬不起手臂,练骑马,经常坠马摔得断过骨头,练大刀,把自己砍伤都成了家常便饭。
久而久之,感到太苦太累的他,趁袁一出外办事就偷懒不练,后来,他被抓了现行,袁一半分情面也不讲,拿起长棍对着他一顿猛打,打得他十天下不了床。
为此,他本来恨透了袁一,可后来,尹玉书告诉他一个道理,士兵上了战场面对不是敌人,而是生死,往往强者才能生,弱者则死于强者刀下,袁一不管如何对待他,都是对他负责,让他不至于成为战场上的弱者。
当想明白这个道理,他不再埋怨,也不敢再偷懒,而是不断努力完成,袁一给他制定的目标。
想到这儿,梅仁担心袁一责怪他训练不专心,便抿了抿嘴道:“我记错了,不是训练,是每天睡觉前,跟着同营的兄弟锻炼半个时辰,练出来的。”
“是吗?我还真想看看,有了健壮肌肉的梅仁是怎么样的?”
梅仁挑了挑眉:“可是非常伟岸哦!”说着,他背过身,慢条斯理地脱下兵服,而后转过身,将自以为不错的身材,展示给袁一看。
袁一看过后,笑道:“不错。既然,毽子有了,衣裳也脱了,不如也下水游游?”
听到这话,在冷得瑟瑟发抖的梅仁,摇头道:“不行,太冷了!”
见他要把衣裳穿上,袁一不由分说将衣裳夺了去,笑道:“那可由不得你了。”说完,抱着衣裳,拔腿就往下游跑,待引得梅仁追上,他坏坏一笑:“热身做完了,该进入正题了。”说着,一把将梅仁推入了河中。
比试没有常规的号令,当有人第一个跳进刺骨的河水中,就表示比试开始。因此,哪方有人先跳进水中,就获得的先机,为了出其不意,双方的士兵都会在岸边僵持了许久,可没想这种僵持,却被掉入水中的梅仁打破了。
一时间,两岸的士兵纷纷跃起,在此起彼伏的“噗通”声中落入河中,上千士兵奋力向终点进发,此刻,士兵们拍打起的浪花,就如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般,让人不由得拍手叫好。
这时,梅仁避开奋勇向前的人,游到岸边向袁一喊话道:“把我推下水,算什么英雄好汉,有本事就下来,游到终点,拔旗取胜。”
“好,接受挑战!”袁一说着,扯下衣裳,光着膀子跳入河中。
因为游在河面的人太多,袁一不被碰撞推挤,耽误了时间,就憋气从水下一直游到终点。
当他从钻出水面时,看到自己把众人甩了后面,得意一笑,转身游上岸,去拔旗子时,看到三个牵着马做吐蕃打扮的男子,已走到旗帜前,其中一个男子伸手,好似要将旗子拔起。
见状,他一拍水面借力跃到男子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道:“喂!这旗可属于我,不能随便拔。”
男子见光着身子的袁一,突然从水中冒了出来,先是一惊,而后,脸刷得一下红了,用流利的唐语道:“我只是好奇,不知道是你的。”
袁一见他声音,忸怩的神态像极了女子,吓得松开他的手,连退几步:“你是女的?”
他还没来得及回话,另外的两个男子赶来,用吐蕃话警告了几句,袁一隐约了听懂了他们的意思,便用有些结巴的吐蕃话,对他们道:“说清楚,不是我故意耍流氓,是你们突然出现妨碍了我,还要提醒那位姑娘,待会有更多光着膀子的汉子,从这里上岸,现在走还来得及。”
听到这话,他们眺望了眼,看到河中是许多男子往这儿游来,他们带着那位作男子打扮的姑娘,骑上马行色匆匆往吐蕃军营去了。
晚间,袁一坐在灯下,想起白天遇到的三个吐蕃人,见他们的所穿着的衣裳,头戴的塔状帽,完全一副吐蕃贵族的装束,而且其中有个男子腰间系着金玉蹀躞带,说明他在吐蕃极有地位。
想到这儿,他不由得担心,他们在这个敏感时期,来到突厥到底意欲何为?
有了这种担心后,他便让尹玉书对三人身份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个系着金玉蹀躞带的男子是个吐蕃王子,名叫阿布扎,虽然年纪不大,可颇具胆识,也极有城府,受到吐蕃赞普的钟爱,本想立他为储,可因为他是庶子,继承皇位有违祖训,便因此作罢。
再是另外那个吐蕃少年是,笃鲁的儿子琅格挞,所谓虎父无犬子,笃鲁有战神之称,琅格挞也是少年英雄。据说,他十二岁那年意外遭遇狼群袭击,单凭一把匕首就制服了狼群,还有,他臂力惊人,弯弓便能射下云中飞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