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职认为,云霜五岁就被卖进贺兰府,一直跟在贺兰敏月身边,在外人看来,她们主仆感情不错,再说,她同贺兰敏月进宫,不过就是这一两年的事,宫中就算真有嫔妃娘娘与贺兰敏月有过节,云霜也真见钱眼开,最多也只是收买她投毒,不会放心让她做这么多事。”
第104章 真相大白
神兵候点点头:“薛绍,你怎么看?”
薛绍想了会儿,上前道:“贺兰敏之妾氏众多,假若妯娌关系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矛盾。前段时间,贺兰敏月曾出宫,回贺兰府住过一段时间,或许,那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引得有人对贺兰敏月起了杀心,所以,重金收买了云霜。”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神兵候一直用笔在画着什么,待薛绍说完,神兵候放下笔,看了看三人:“你们说完了,轮到本候了。”他说着,拿起手边的纸。
当看到神兵候画在纸上的画像,皆是满意惊讶,只见他们异口同声道:“贺兰敏月。”
“没错。”神兵候将唤雨呈来的画像与自己的这张画像,放在一起对比,道:“你们应该都见过贺兰敏月,仔细回忆下,这个穿观音兜的女子,鼻尖,唇形,下巴轮廓,颈部痣的位置跟贺兰敏月是不是一模一样?”
三人互看了眼,相继陷入沉思,许久后,唤雨声音低沉道:“卑职失职,连这都没有发现。”
神兵候叹口气:“你们不是没有,是不敢。有谁能想到,一个怀有身孕的女子,为了陷害他人,竟向自己下毒手?”
唤雨难掩担忧道:“即便知道,一切都是贺兰敏月所为,可我们手头没有确凿证据,很难让圣上信服这一结果。再说,皇后在朝廷失势,而贺兰敏月既将被册封为妃,可以说,风头正劲,连我们都不知道,她为何要走到玉石俱焚这一步,何况是旁人呢?”
神兵候沉默了一会儿:“本候受命,只负责查出真相,不负责让所有人接受这一结果。”
唤雨向袁一和薛绍使了个眼色,示意让他们先告退,待他们走后,唤雨道:“侯爷,卑职只问一句,若把这个结果呈给圣上,若他不信,会如何?”
神兵候回答道:“他会猜忌本候,把本候归为皇后一党。”
“神兵司是在绝对信任上建立的,若没有了圣上的信任,那神兵司将不复存在。若侯爷认为值得,卑职也无法可说。”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圣上此时不相信我,他日也会因为别的事,不相信我。”说着,拿起书案边的黄册子写起奏折,看到唤雨还站在堂上,便道:“没事就告退吧!”
“是,卑职告退了。”
唤雨转身走到门边,看到一个神兵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向神兵候禀告道:“侯爷,太子在洛阳突然猝死,圣上一行已到回长安,方才派人请侯爷入宫,商量给太子发丧事宜。”
奋笔疾书的神兵候,听到太子死了,身子一颤,笔从手中滑落,他愣了片刻,又拿起笔写起奏折:“知道了。你先下去准备。”
此时,门边的唤雨将一切看在眼里,轻叹了一声,走出了神兵堂。
随神兵候入宫的袁一从丹凤门,一路走到摆放李弘灵柩的东宫,看到各处皆是宫人忙碌的身影。
虽是如此,可他却感觉此时的大明宫,比更加安静沉闷,或许是,害怕行差踏错的宫人,行动比以往更要轻缓。或许是,每座宫殿上挂着的白绸,正在呼呼寒风中肆意飘荡,似乎也在为英年早逝的李弘而感到唏嘘。
东宫的明德殿上,高宗正望着灵柩垂泪,站在殿中,身着丧服的太平,雍王李贤,英王李显与太子近前的宫人也陪在一旁流泪。神兵候走进,见安静的大殿中,呜咽声此起彼伏,他心中的伤感越发浓烈。
在太监的指引下,他在灵柩前,磕头上完香,便来到高宗面前行过礼,道:“太子,仁孝智明,又心系百姓,是难得储君之选,可天意如此,就算圣上与臣,千百个不愿意,可太子究竟早登极乐了,为了大唐子民,还请圣上保重龙体,节哀顺变。”
高宗抹了把眼泪,拍了拍神兵候:“朕看到你,心里就踏实多了。世间最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朕虽是天子,对此也只能承受。”
高宗说罢,避开众人,领着神兵候来到侧殿,问道:“献食的案子有结果了吗?”
“经过微臣的调查,确定武氏兄弟并非投毒者……”
神兵候还未说完,高宗就拍案而起:“朕就知道,武兄弟是受皇后栽赃,背了黑锅!你说,这武媚娘心肠怎么如此歹毒,为了争宠,不但残害手足,而且连怀着孩子的亲侄女都不放过,难道真是朕有眼无珠,当年错把她接回宫了吗?”
神兵候本要呈上奏折,听高宗这么说,他立刻将袖口一拉,把又奏折藏了回去,躬身道:“以微臣手头的证据来看,还不能说明皇后就是凶手,请圣上再给微臣一些时日,定当查出一个结果。”
高宗怒气未消道:“还查什么查,一定是她!太子为了主持公道,提出要彻查案子,才过了多久,就莫名其妙的死了,还是在朕的眼皮的底下!她这女人已经狗急跳墙,没人性了,要是朕要证据,早就砍了她!现在,朕让人立道废后诏书,今晚就把她关进冷宫!”
神兵候心想,丧子之痛,已经让高宗失却了理性,现在若给武后辩护,高宗一定会迁怒自己,反倒会坏事,还不如顺着他的意思,取点时间,找到有力证据,再为武后洗白。
想到这儿,神兵候道:“此事确实可疑,不过,皇后在圣上身边多年,太子又还未出殡,这会儿贸然废后,一些明白就里的臣民,难免误以为圣上无情,不如待微臣将此事调查清楚,圣上便可名正言顺废后。”
高宗深深吸了口气:“还是你想得周到,朕就让那毒妇,再过几天好日子!”
听到此话,神兵候暗暗地松了口气:“微臣有些疑问,想要当面问皇后娘娘,不知可否?”
“可以。”
因为宫闱的避讳,高宗让太监将武后,请来麟德殿与神兵候相见。
神兵候背着手,站在冷清而安静的殿中,他抬头看到装饰华美的房梁上结了些许蛛网,他的视线顺着蒙了些许灰尘的玉阶,看到衬着黄段的御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它们很整齐干净得一丝不苟,好似许久没人用过,如同殿中华美器物般,只是一件得体的摆设。
此时,听到“吱吱呀呀”的开门声,他转身看到,武后从殿外走了进来,当门合上,他走到武后面前,行礼道:“微臣拜见娘娘。”
“这儿就本宫与侯爷,不必多礼了。你有什么疑问要问本宫?”
神兵候起身,向前走了几步,沉默良久道:“当年韩国夫人的死,是否与娘娘有关?”
听到这一问,武后的思绪飘远,回到了当年。
那时,她姐姐武顺新寡,她怕武顺在婆家受气,便让高宗赐封武顺为韩国夫人,并在长安城赐了一座府邸给她,这样,武顺便能名正言顺的带着贺兰敏月,敏之姐弟来长安居住。
那时一路从血雨腥风走来,她早已厌倦了宫闱争斗,当武顺来到长安,她是打心眼里高兴,甚至恩准武顺能自由进出宫闱。
那时,姐妹俩总有说不完的话,可以聊到彻夜不睡,每每聊到往昔的苦难,她们总会相对垂泪,而后,又互相取笑,逗乐彼此,让对方止住眼泪。
每每聊到如今的荣耀,她们又不禁感慨,事事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只是因为,抓住了一个看似不属于自己的机会。在谁都不能信的宫闱,身边能有个共患难,又同富贵的知心姐妹,她由衷感谢上天的眷顾,也越发珍惜武顺这个同胞姐妹。
当她把能分享的东西都给了武顺,耳边却传来武顺利用进宫之便,睡上了龙榻。她明知,这不是空穴来风,可她却选择逃避,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或许是因为,那时,她心中还抱有一丝希望,武顺能愧疚,能醒悟,让这段偷欢能悄悄开始,也能默默结束。
可事实证明,这些只是她的一厢情愿,当将武顺与高宗抓奸在床的那晚,她独自在殿中流了一夜的泪,当眼泪流尽的那一刻,她对武顺也再无半分姐妹亲情。
后来,当知道武顺身孕后,她开始后悔当初的迟疑,可事已至此,她只好以假意的原谅蒙蔽武顺,让她安心在府上养胎,而后,再利用这段时间,在高宗身边安插几个年轻妖媚的妃嫔。
帝王之爱向来凉薄,当高宗快把武顺抛之脑后时,她再亲自告诉高宗,武顺怀了他的孩子。这时,腹中胎儿已有八个月的武顺,已成了高宗眼中的鸡肋,要是把武顺接进宫册封,势必引起大臣的风言风语,要是任由她在宫外,自己又舍不得她腹中的孩子。
当高宗说出自己的顾虑,她便顺水推舟,说等武顺临盆,就把那个孩子带回宫中给他名分,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养育。
后来,到了临盆之日,武顺还没来得及看一眼生下的孩子,就被等候在产房外的太监抱回了宫中。当她从太监手中接过婴儿,打开襁褓,看到是个男孩,她嘴角浮现一抹对失败者的冷笑,一个原本要为先皇守节,终生将要在感业寺度过的女子,如何一步步登顶后位?
第105章 爱欲契约
武后心里很清楚,这不是运气,也不是感天动地的爱情,全是她的苦心经营,她多少次的以命相搏,甚至牺牲襁褓中的女儿,才赢来今天,她恨那些得到她信任,又妄想窃取她胜利果实的人,她要那些人长眠在脚下,当作惩罚。
抱着婴儿出神的她,听到身边的太监问,要给婴儿取什么名时,她几乎脱口而出:“嫌儿。”
太监想了片刻,道:“娘娘,是给皇子取名李贤,是贤德的贤吗?”
她点点头:“你去给圣上报喜,宫中又添了一位皇子。”
几年后,武顺亡故,她前去吊唁,她站在灵柩前,伸手抚摸着武顺的灵位,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她转头,看到站在几个年幼皇子中的李贤,眼神竟是冷漠和无知,她又看向贺兰姐弟,只见贺兰敏月正瞪大眼睛瞧着她,用无声的唇语,似乎在说:“是你害死了我娘。”
武后收住回忆,走到神兵候的面前,看了他良久,道:“你是用神兵候的身份问我,还是用沈言的身份问我?”
“沈言。”神兵候将袖中的奏折递给武后。
待她合上奏折,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眼神兵候,道:“你写这封奏折,太感情用事了。”
“是啊!差点因为它坏了事。现在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了吗?”
武后没有丝毫犹豫:“我的回答,是!”
神兵候一脸平淡道:“那贺兰敏月的种种行为,就说得过去了。”
“不问为什么吗?”
神兵候摇摇头:“我与娘娘之间,曾经不是约定过,不问对方为什么吗?”说着,他不由得,想起当年,他还是太子侍读的往事。
那时,他热衷名利,也懂得把握任何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可他出身贫寒,既无上下打点的钱财,又无说得上话的朝廷官员,所以,就算他有出众的才华,可还是被淹没在众多侍读与太子亲信中。
直到那年上元夜,宫中各处被装点得火树银花,唐太宗也格外开恩,允许无差事在身的宫人嫔妃,来到御花园猜谜赏花。
那时的高宗还是太子,他等到上元宴一散,换了身衣裳,带着几个侍读就来到御花园凑热闹。
他走到御花园的荷花池边,看到一个女子正在水边投放许愿灯,这时,当女子听到同伴呼喊,便转身,点头微笑以示答应。
不远处的高宗,见到这突来的嫣然一笑,不由得心醉神往,他停下脚步,痴痴地目送那女子走远。
当时他就在高宗身边,将一切看在眼中,他盘算,取悦主子的最好方法就是投其所好,而那个女子将会成为他的机会。
后来,一切如他计划那样,他先找到了那个女子,得知她是郑贵人身边的宫女,初次见面时,见女子天真烂漫,他心中暗喜找到了一块璞玉,便循循善诱地告诉她,宫中生存的险恶,如何才能活得光鲜亮丽?
那女子很上道,很快便接受了他的那套说辞,对他更是言听计从。
待他帮女子与高宗制造了几次偶遇,他们便情意相投,可怎奈宫规对宫女的管束甚严,高宗与女子时常只能以书信倾述相思,而他自然成了信使,虽然风险不小,可回报却是未来国君的宠幸,他觉得很值得。
一年后,他不再觉得这笔买卖值得,因为,他无意间发现,女子根本不是宫女,她原名叫武媚娘,是太宗皇帝的才人,虽然十三岁就被册封为五品才人,可后来却失宠,在形同冷宫的掖庭宫中院里,住了近十年,在他寻求飞黄腾达的机会时,武媚娘也在为改变老死深宫的命运而苦心钻营?
他一直以为,是自己利用了武媚娘,可知道这一切后,才发现,是武媚娘利用了自己。他难掩心中怒火,假扮太监潜入掖庭宫,找武媚娘当面对质。
可当武听他说完,武媚娘却是云淡风轻的回应,道:“我清楚,你早晚都会知道,可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合作,各取所需。”
他冷笑一声:“各取所需?你是宫女,可以!但现在你是皇帝的女人,我就算有九颗脑袋,也不够砍啊!”
“看看你身边那些太子侍读,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宰辅之后,而你不过是皇上为了笼络天下读书人,破格提升穷探花,一无钱财,二无人脉,凭什么出人头地?答案,你心里应该很清楚。”
武媚娘起身一步步走近他:“富贵险中求的道理,不用我多说,现在皇上痴迷丹药,身子一日不一日。太子随时坐拥天下,现在把一切捅破,于你,于我都是百害而无一利,你说呢?”
他来这儿之前,已经想得很明白,只要确认武媚娘是皇帝的才人,就把她的底细告诉太子,不管会不会失去宠幸,总比丢掉性命强。
可现在,这个女人的话,好像带有一种魔力,让他动摇,甚至无法抗拒地想要跟她合作。
突然,感到一阵窒息的他,扯了扯衣领:“就算太子登基成了皇帝,也不会有违伦理的把自己父亲的女人养在后宫。”
武媚娘伸手抚摸他的脸庞,声音轻柔道:“别的女人做不到的,可我武媚娘却能做到。”
“这太疯狂了!”他拂开武媚娘的手,转身要去开门,却被武媚娘从身后抱住,动情道:“沈言,你也不想看我老死宫中,对吗?就算为了我,试试成吗?适当时机,我会亲口告诉太子,决不让你受半分牵连,若不信,就从这儿走出去,见了太子就把所有事情推给我,一个困住,总比两个人困住强。”
即便知道,这个女人善于伪装,最会言行不一,可他的心却莫名地揪了把,或许,上元夜,她的嫣然一笑,不仅打动了太子,也让他为之心动,可他热衷功名利胜过一切,却忽略了这些感觉。
他不由得转身,看向武媚娘:“你为什么会为我着想?”
武媚娘眼泛泪光,用哽咽的声音道:“你难道一点都没发觉,我已经喜欢上你了!”
他来不及分别真情还是假意,就揽住她的腰,肆意地吻了下去,一切发生得足够冲动,也十分自然,像一种挠人心痒的情愫,暗流涌动到达无法克制的程度,迸发出一刹那的花火与荼蘼的希望。
当晚的翻云过雨之后,他们默契地达成了某种肉体契约,这种契约好似建立在男女之情上,可又好像不受任何感情约束,不过,这个契约却能达成一致的目的,对于他们也是如此。
当这个默契形成,彼此间不再需要掩藏野心,便肆无忌惮地让对方为自己办事。
在深宫往往这种各取所需,又互相扶持的人,更懂得,在宫闱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互相取暖,也会毫无防备地向对方敞开了心扉,因此,无法避免产生了利益的附加产物,真情。
可他们丝毫没有察觉,任由它萌芽,滋长,泛滥!
直到有一天,太子一如往常带着他同武媚娘幽会,因为信任,太子将同在一室的他视为空气,只顾拥着怀中的佳人说着绵绵情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