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看了眼走进殿中的袁一,放下手中的茶盏,用一贯冰冷而威严的声音道:“你来这儿也有段时日了,觉得宫闱怎样?”
“禀告娘娘,奴才觉得宫闱是个讲规矩,对待主子必须尽心竭力的地方。”
武后嘴角浮现,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都这些日子了,你这眼力劲怎么还像个宫外人!”
第30章 生死黎明
见到这话,袁一心里不由得冒起丝丝寒意:“奴才愚钝,请娘娘教诲!”。
武后起身,不紧不慢地走下玉阶,站在袁一面前道:“你随本宫去一个地方。”
袁一随着坐上步辇的武后来到内侍司,当走过一张张依次打开的铜钉朱门,他感觉自己进到了宫中谈虎色变之地的最深处。
武后的步辇走过一条被灯火照得通明的大道,来到一处高墙边,武后叫停了步辇,起身对跟随行的人,道:“你们在这儿候着。”说罢,看了眼袁一道:“你跟我来。”
见此,孙满贵被将背上的箭袋递给袁一,虽不知道他是何意,可袁一不敢多问,接过箭袋,随武后走上台阶,登上了城楼。
他站在城垛边,借着昏暗的光线,眺望其中的景象,只见四面高深却不宽阔的墙,将墙内围犹如深不见底的井口。
这时,武后望了眼深沉的黑夜,问道:“知道一天中,哪个时刻最黑暗吗?”
袁一摇摇头:“奴才没有留意过。”
“黎明来临前,也就是现在。”
听到此话,他骤然感觉,这万籁俱静,黑暗得仿佛再也等不来日光的天空,真是最黑暗的时刻。
武后若有所思道:“本宫最喜欢,这个黑暗极致便是光明的时刻,它就好像穷途末路,咬牙再挺会儿,就能出现转机。”
他心语:“她可日理万机的武后,带我来这儿,难道是为了看日出?陪女人看日出,我一直以为是件浪漫的事,可现在,我怎么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惊悚?”这样想着,他往下看了眼,可依旧什么都看不到。
见状,武后道:“在城下正中,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的位置有个火盆,若你箭术了得,就会知道,本宫为什么会带你来这儿。”说着,她看了眼袁一背上的箭袋:“东西都在里面。”
袁一点点头,取下箭袋,拿出火折,点燃裹了油布的箭,搭上弓,利索地射出,准确地命中火盆,就在熊熊大火燃起的同时,黎明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射在他脸上。
这时,楼下的景象清晰的出现,在他眼前,只见许多被黑布堵住嘴的宫人,被牢牢地绑在一根根木桩上,见此,他惊恐道:“他们……”
可他话还没说完,下面突然万箭齐发。居高临下的武后,漠然地看着这场屠杀:“这三十九人是随行国法寺,伺候公主的宫人,他们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你应该很清楚!”
眼看着木桩上的宫人顷刻间被箭射得如刺猬一般,袁一捂着嘴连连向后退几步,待内心的愤怒与痛苦稍平复。眉头低拢的他看着武后,愤然道:“你再了不起,再至高无上,也不能这样草菅人命!”
武后依旧一脸冰冷,道:“写信时,你不会没有料到,你活,他们就得死的结果吧!”
“信?”他努力回忆有关信的内容,却一无所获。
武后抬手拂过面前熹微的阳光,看了眼袁一,道:“本宫说过,他们只要等到今日黎明就不用死,可惜,被你分毫不差的箭,断送了性命。”
他看了楼下的弓箭手,似有所悟道:“我知道了,点燃火盆,就是他们射箭的信号,为什么要让做侩子手?”
“宫闱之中,错一步就得死,就算你有本事保命,往往都要踩着别人的尸体活下来。”说着,她往楼下指了指道:“你明哲保身,那些就是代价。”
“那信,我……”
他还没说完,就被武后打断道:“告退吧!”
待袁一走后,孙满贵来到城楼向武后道:“奴才不明白,月欢宫那些晦气东西,交给奴才处置就好了,何须劳烦娘娘伤神?”
“本宫讨厌,欺骗与失望!”
孙满贵思索了片刻:“若袁一没写告密信,娘娘还会失望吗?”
“若那样,本宫会让他死得很风光。他不值得信任,待在公主身边也是个隐患,等本宫过了生辰,想个法子把他处置了。”
“袁一武艺高强,奴才怕有什么闪失。”
“派人去他家乡汾州,看他在三清庵的母亲是否安好?孙满贵,本宫一直觉得你是个聪明人,别让本宫再教第二次!”
孙满贵顿时面如土色,“噗通”一声跪地,连连磕头认错。
袁一知道被内侍司处死的宫人,尸首都会被送往城郊乱葬岗。他明白再内疚,再想弥补,可终究人死不能复生,而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把这三十九人的尸体带出陈尸遍野的乱葬岗,再找块清净之地,让他们入土为安,不至于沦落为孤魂野鬼。
在湖岸边,黑暗阴沉的天幕骤然被天光凿开了一个缺口,金光像是天帝打翻的琼浆,渐渐在龟裂的暗云中渗透,迫不及待地撒向人间。天空的一缕阳光再一次落到袁一脸上,他猛然睁开眼,深深地喘了几口气,躺在地上的他仰头望着黎明初现的天空,感觉自己方才好像经历了一个可怕的噩梦。
可当他起身看到,面前一个个高高隆起的坟头,他知道一切不是梦,而是比噩梦更可怕的现实。
他拿起一旁酒坛,仰头喝了起来,想要如昨晚那样再次一醉方休,可心底突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怒火,他将酒坛往地下一砸,吼叫着跳进湖里,发疯似的往湖底游去。
等到体力耗尽,再也游不动时,他便张开双臂,任由湖水摆布自己的身体。这时,他感到耳朵里的“嗡嗡”声越来越响,胸口也越发憋闷,一种像是窒息带来的濒死感,让陷入迷离状态时,听到耳边响起父亲熟悉的声音:“袁儿,记得为父给你取名袁一的用意吗?”
他费力的睁开眼,看到父亲威严的脸庞,他难掩羞愧地回答道:“一元复始,万象跟新。父亲希望孩儿,能把人生绝境,看成新的开始。”
“那你为何这般?”
“孩儿难受!内疚!若当时不理公主感受,将她带回国法寺,事情是可能就不会败露,若我的箭术能差一点,那三十九个人就不会惨死!”
父亲摇摇头:“没人知道将来,也不可能改变过去。所以,他们的死,不是你的过错,你错只是太优柔寡断,对人狠不下心。”
“他们的死,真不是我的错吗?”
“不是你的错!快上去吧!”
他点点头,刚想要往上游,却发现使不出半分力气,见此,他沮丧道:“孩儿回不去了,恐怕要葬身于此!”
满脸怒气的父亲,狠狠扇了他一个巴掌:“混账!你肩负替我扬名沙场的夙愿,怎能就这样轻生?你哪怕有一口气再,也得给我游上去,不然,黄泉路上,别来见我!”
“没错!孩儿,不能让父亲失望。”他说着,奋力离开湖底,往水面游去,每上升一段,他都痛苦万分,恨不得立刻放弃,可他还是艰难往上游着。
当离湖面的曙光越来越近,种种心结也慢慢解开,他突然意识到,这些年他郁郁不得志,总觉得是世道不公,他便随波逐流,甚至自暴自弃,将亡父的夙愿抛之脑后。
这次他还将这些人的死,完全归责于自己,过激得想以死谢罪,或许一次跌倒,让他优柔寡断太久,是时候该醒来了。
游上岸的他感到筋疲力尽,他向后一倒,躺在浅滩的浪花中,望着金丝万缕的太阳笑道:“爷的!你真美爆了!”
他将刻着名字的墓碑插到每座坟头上,洒过纸钱,就提着酒向每个亡人告别。
最后,他来到小安子坟前,回忆起过往的种种,他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墓碑道:“我知道,你是怕孤独,才会喋喋不休,现在有这么多人……不说了,早些睡吧!”
晚间,上官婉儿回到自雨亭,点上灯看到书案上有张字条,像是袁一的字迹:想上屋顶看星星吗?
上官婉儿愣了片刻,将字条烧了后,走到窗边,仰头看了眼,道:“今晚有星星吗?”
此时,正躺在屋顶上袁一听到问话,赶忙起身走到屋檐边,低头看了眼从窗口探出头的上官婉儿,笑了笑:“刚才是有的,不过,现在被流云遮住了。”
“那就不用看了。”说罢,伸手去关窗户。
见状,袁一慌忙道:“等流云散了,就有星星了,能陪我坐会儿吗?”
上官婉儿停了下来,看了眼满脸惆怅的他,点点头:“好吧。”
俩人坐在屋顶上望着阴沉的天空,沉默了良久后,上官婉儿看向袁一,只见他心事重重,一脸憔悴,她眉心一紧,道:“月欢宫的事,我听说了,你还好吗?”
袁一转头看到上官婉儿眼神里尽是关切,心头一暖,想要将所有事告诉她,可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袁一低头沉思了片刻,而后,将头枕在上官婉儿膝上,见她抬起手像是要将自己推开,他便笑了笑:“若说不好,你能让这样躺一会儿吗?”
上官婉儿满脸无奈地收回手,这时,他仰头看了眼上官婉儿,声音疲惫道:“皇后比我想象中还要狠毒可怕,虽然,隐隐感觉你是她的人,可我一直相信你和她不同,是吗?”
第31章 妙写错字
“既然相信,为何还要问?”上官婉儿的话虽有责怪之意,但语气极为平顺温和。
袁一垂下目光,深深吸了口气道:“以前,我一直以为能够保护身边人,可现在来到这如同蛛网般的宫闱,感觉自己都是被困在蛛网上,任人鱼肉的食物,更何况是我身边的人。除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蜘蛛蚕食,我什么都做不了?我知道你聪明,不甘于平凡,可有时平安比什么都重要,早些回月欢宫吧!”
“你来这儿,是因为我担心吗?”
袁一笑了笑:“我是来看星星的。”
她抬头望着天空,沉思了良久,道:“我的祖父是上官仪,知道吗?”
袁一思索了片刻,起身惊讶道:“我曾在捕衙的卷宗上看到,在麟德元年宰相上官仪因密谋造反被判满门抄斩,你怎么?”
“我母亲王氏是权臣之后,所以,我和母亲被法外开恩,没有被处斩,只是没入掖庭终生为婢。”
袁一点点头,若有所思道:“麟德元年,皇上曾命上官宰相,起草过废后诏书,最终武皇后没有被废。可上官宰相却在七个月后,因涉嫌造反而被处斩。事情发生得太过巧合,其中的隐情明白人一眼就能看清。所以,你留在武后身边,莫非?”
她淡然一笑:“你都这样想,那娘娘该怎么看我呢?”
袁一摸着下巴道:“是啊!她的行事作风,我是领教过的,不过,她怎么放心把你留在身边?”
“因为你不了解她。”她起身拍了拍尘土,道:“时候不早了,送我下去吧!”
袁一知道她不便细说,因此,也不再多问,上前抱住她,将她回到进自雨亭中。
这日傍晚,在麟德宫中,见武后处理完政务,上官婉儿便将她寿诞用物清册呈给她过目。武后边翻阅着册子,便询问道:“明日就是本宫寿辰,这是同宫中各司各房,商榷的最后结果吗?”
上官婉儿躬身道:“启禀娘娘,是商榷的最后结果,为了避免错漏,清册都由奴婢亲自书写。”
武后翻看了几页,满意地点点头:“等寿宴结束,本宫想把麟德宫掌监的缺补上,你有推荐的人选吗?”
上官婉儿知道,武后想要让她毛遂自荐,可她并不觉得自己能当此重任,因此,便道:“按照惯例,外朝宫院的掌监,必须在妃嫔等级的宫院中担任过五年以上的掌宫,才有机会出任,依奴婢之见,凤仪宫的孙姑姑正符合条件。”
武后摇摇头:“她年过半百,有时难免头昏眼花,本宫看重的是才干,而不是资历。”
上官婉儿又道:“奴婢以为,若论才干,孙公公办事出挑,为人机敏圆滑,是掌监的不二人选。”
武后又摇摇头,道:“孙满贵就是太过圆滑,不成!难道不曾想你,自己……”话说到一半,她突然停了下来,重重合上册子,看着上官婉儿,满脸不悦道:“这就你最后的结果吗?”
上官婉儿慌忙跪下,伏地认错道:“奴婢该死!望娘娘恕罪。”
“知道哪错了吗?”
“奴婢愚昧,望娘娘教诲。”
“想想你的膳字是怎么写的?”
上官婉儿想了一会儿:“奴婢写‘膳’字有个坏习惯,总忘记写右边的两点,奴婢知错,请娘娘降罪!”
武后像是明白了什么,会心一笑,道:“关于国法寺的事,本宫记得袁一在的告密信,有这样一句‘掌宫察觉端倪后,便趁给公主送晚膳之际,证实猜测’其中的,膳字右边好像也少了两点。”
那日,孙满贵将告密信交给上官婉儿后,她便临摹袁一的笔迹,重新写了封信,不过,她故意将膳字写错,这次,寿诞清册上的膳字也是她故意写错的。
因为,她深知武后向来厌恶被欺骗,而她更知道“纸包不住火”真相迟早被发现,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让真相浮出水面。
对于上官婉儿的心思,武后也很清楚,她颇有深意道:“婉儿,本宫隐约记得,你好像欠过袁一人情,有这回事吗?”
上官婉儿点点头:“没错。娘娘真是好记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