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一行人已经回到了住所。
听到这话,梅仁走上前,向十三娘笑道:“沈夫人,我也湿透了,洗澡能不能也算上我一个?”
十三娘点了点头:“你也同他们一起去吧!”
唤雨看了眼梅仁,没好气道:“洗澡可以。热水自己去伙房倒,没人伺候你!”
梅仁一脸不屑道:“反正我也没打算指望,你这个软手软脚的书呆子!”说罢,他便自顾自地往伙房去了。
看到斗嘴的俩人,袁一微微一笑,向摆着脸色的唤雨道:“可以看得出,你们很合得来。”
唤雨翻了个大白眼:“得了吧!”说罢,也往伙房去了。
袁一和梅仁洗过澡,从浴房走出,经过鸡圈时,看到上官婉儿正站在鸡圈外发呆。袁一走到她身边,笑问道:“现在快到晚饭时间了,你这是在考虑抓哪只肥鸡,宰了给大伙加菜吗?”
“啊?!”一旁的梅仁满脸惊诧,蹬大眼睛看着他。
他正要说话,看到上官婉儿也是一副惊讶表情,他举起手一脸纳闷道:“我有说错什么吗?”
这时,正在伙房帮忙做饭的唤雨,“啪”的一声推开窗户,做着一脸夸张的表情:“啊?!”
梅仁向唤雨摆了摆手:“这是我的专属发音,请不要跟风模仿,而且,还模仿得这么迟钝!”
袁一满脸不解地看着三人,皱眉道:“你这一个个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唤雨看着正懒洋洋蹲在鸡圈里晒太阳的鸡,他想了片刻,看了眼袁一,道:“你叫声‘集合’试试。”
“为什么?”
“乖!试试。”
袁一就这样半推半就地说了声:“集合。”
之后,神情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在鸡圈里优哉游哉的鸡群,突然一个激灵纷纷起身迈着大步,一摇一摆的来到袁一面前,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
见状,袁一满脸不可思议,看了眼站在屋里的唤雨,皱眉问道:“你究竟给它们吃了什么?它们都快被你养得成精了。”
唤雨摇摇头:“刚才开始,它们只是普普通通家禽,母鸡安分守己地每日一蛋,公鸡乐于奉献地等着被宰。可自从沈爷和上官姑娘把你带来这里,事情才慢慢就开始往奇怪的方向发展。”
“不过,不得不说,你还真不愧为治军有方的袁大将军,就算是一群家禽,你都能把它们训得有模有样。真是佩服!佩服!”
听到这番回答,他一脸难以接受道:“什么?这些都是我干的?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唤雨笑了笑:“可以理解。因为,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压根就不是家禽,而是而是我说不出口。不如,你叫声‘袁一一’试试。”
他笑着摇摇头,沉默了片刻后,抿了抿嘴道:“我知道,你在耍我。”
“那就当我在耍你,试着叫一声又有什么关系,乖!”
如此,他便将信将疑地向着排成一列的鸡,叫了声:“袁一一。”
这时,只见排在队前的那只大公鸡,伸着脖子打了声响亮的鸡鸣。
见此,袁一彻底蒙了,他愣了片刻,向身边的梅仁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梅仁回答,唤雨抢先答道:“这是一道是算术题,鸡圈里一共有七只鸡,老大叫袁一一,老幺叫袁一七,那么,鸡圈还剩多少鸡,能够用来吃?”
此时,看着规规矩矩排在面前的鸡,袁一心情变得无比复杂,他叹了口气:“这么说来,他们是我怎么会”
梅仁安慰道:“我们都懂,那时你受到离魂香的影响,脑子不怎么清醒,你也别太在意。”
“说起来,之前,你最喜欢呆在鸡圈跟它们玩,有时,还把它们抱在怀中哄着玩,逢人就夸怀里鸡有多漂亮,长得多像你,而且,还硬要把它们塞给别人抱。那时,就连我都不想搭理你,只有上官姑娘才愿意陪你玩。”
唤雨插话道:“没错!有次,你把一只吃太饱的老母鸡给上官姑娘抱,才刚上手,那只老母鸡就屎尿齐发,上官姑娘被淋了一身,可她半句抱怨也没有。上官姑娘对你的好,我们都看在眼里,你可真得好好感谢人家!”
第295章 大结局(上)
一直沉默着上官婉儿,听到这话,开口道:“我不怎么方便出宫,几天才能来这里一次,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真要感谢的话,你要感谢沈爷把你带来了这里,要感谢十三娘帮你散毒,还有要感谢四大神将看住了你,没有闯出大祸。当然,还要感谢梅将军,一直守在你身边照顾着你。”
袁一点了点头,满是感激道:“你们对我的好,我会一直铭记在心。”
唤雨道:“知道就好!我还要做饭,不跟你们聊了!”说罢,他便拉上窗户。
上官婉儿道:“时候不早了,我得先回宫了。”
梅仁问道:“晚饭应该就快好了,不吃过饭再走吗?”
上官婉儿摇摇头:“不了。”说罢,她便迈开步子。
袁一追上她的步子,道:“我送你吧!”
这时,俩人已走到湖边的小道上,袁一犹豫了片刻,问道:“说起来,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用离魂香?”
上官婉儿停下脚步,沉默了片刻后,道:“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知道也没多大用处,忘了未尝不是件好事。”
他点了点头:“或许吧!”
“现在你的毒也清了,心结也解开了,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想了片刻,若有所思道:“这个嘛!我隐约记得,太子曾来折冲府看过马球比试,他很喜欢,还约我哪天来上一场,我也答应了。我想,要做的第一件,应该是完成约定,跟他来一场马球比试。”
上官婉儿隐隐察觉到了他的一些心思,因而,她便问道:“在你看来,太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袁一沉默了片刻,方才开口:“我是该以个人而论,还是以朝廷而论。”
上官婉儿直截了当道:“朝廷。”
袁一开诚布公道:“曾经有人跟我说过,太子难以肩负重任,可在我看,那是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被委以重任。直到意料之外的事接连发生,他毫无准备的就被拥上了储君的位置。”
“原本只需要游戏人间的王爷,突然,肩上多了半壁江山,自然无法驾轻就熟。我觉得,他不是难以肩负重任,只是需要一些时间,一些练习,还有一些能够真心支持他的人。”
上官婉儿深深吸了口气,又重重吐了出来:“你会是那些人吗?”
袁一没有直接回答上官婉儿的问题,而是,侧面回答道:“太子心地善良,也算是成为明君的必备条件之一。还有,从他在马球场上的战略部署来看,他是一个有智慧,也是一个有谋略的人。”
“所以,只是需要有人,让他把对马球的热忱,转移到政事上。相信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将来他能够成为一个造福百姓的好君王。”
见他已将心思全盘托出,上官婉儿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娘娘让你留在长安的目的,难道还不够明显吗?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看着情绪颇为激动的上官婉儿,长长叹了口气:“之前,我什么都不关心,可以随波逐流。可沈爷的话,让我如梦初醒,我不该这样听之任之,我不想成为遗臭万年的鹰犬走狗,我想做忠臣良将。”
上官婉儿冷笑着摇摇头,脸上出现一丝嘲讽:“仅仅因为她是女人,就会让你变成鹰犬走狗吗?我一直以为你不同,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原来我错了!”
袁一试着解释道:“或许是,我们身处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所以,我们选择的道路也难以一致。不管将来如何,我都会像一个兄长那样重视你,关心你。这一点不会改变。”
上官婉儿毫不领情道:“你觉得这现实吗?忠臣良将,还是明珠暗弃,日后自有分晓。我只是希望,真到了那天,你还有转身的机会。”
说罢,上官婉儿便迈开步子,走向了停靠在一旁等她的马车。
看着上官婉儿远去的背影,袁一心中感到有些愧疚,可仅仅是对她,因为毕竟,她为自己做了那么多事,现在,自己却选择站在她的对立面。
至于,今天的选择,他始终相信是正确的,或许,正如上官婉儿所说,在他眼里,武后始终只是个女人。
就算,她有经天纬地的济世之才,有使四方臣服的政治手腕,有造就盛世的大善智慧,可她无法成为国之正统,以她的野心,又不可能安分守己地辅佐国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功成身退。
他几乎能看到武后下场,她不是被定罪干政谋反,不得善终。就是,生前权势熏天,把持朝政,死后却被后人所唾弃,甚至被妖魔化。
因为,历史不仅仅是被胜利者书写,还被掌控在多数人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留名于史的几乎都是男人,女人却屈指可数。而且,这些女人中又有大部分被冠以亡国祸胎的骂名,如妲己,褒姒之流。
所以,男人自然是历史中的多数人,他们掌控着明辨是非的尺度,他们掌控着宽泛的衡量标准,有时是三从四德,有时是不拘小节。
他们还掌控着顾全大局的记述方式,有些人的牺牲和成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妇德,致使她们被淹没在浩瀚的史海中,无人知晓。
而有些人的牺牲和成就却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他们需要流芳百世,为多数人占据一席之地。
如此一来,女人作为历史的少数者,容易被忽略,容易背负骂名,选择她们向来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袁一也只能“以史为鉴”遵循历史的准则,选择多数一方,即便,他知道,自己选的人,没有做帝王的才干,也没有做帝王的城府,更没有做帝王的雄心壮志。
不过,至少他名正言顺,是与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储君,还有他心地不错。乐观地想,只要循循善诱,他将来肯定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君王。
当决定之后的道路,也理清了思绪,袁一便开始逐步实施。他常常借着与李显进行马球比试的时机,故意用马球战术引出一些朝廷大事,然后,趁机游说李显可以试着多放些心思在政事上。
他也会时常找机会亲近李显,俩人也会谈论一些政事,这时,他就会引导李显不要用喜好去判断事情,而是要用政治眼光去衡量取舍。有时,他还会利用马球比试中使用的一些战术,向李显阐述自己观点,如此一来,李显便更容易接纳这些观点。
之前,李显身边的亲信都当袁一是武后的人,见他跟自家主子走得太近,都心存戒备,明里说尽坏话,暗里挖坑使绊,尽其所能地阻扰李显取信于他。
后来,他用了一些方法,把李显身边的亲信大臣请到一块,然后,以政治投资的角度,告诉这些亲信,他选择李显这位储君才是大势所趋。还有,他握有折冲六府的兵力,在唐军又有极高威望,并且,他与突厥可汗交情匪浅,若李显能得他的支持,无疑是如虎添翼。
经过这样一番游说,亲信心中的戒备也稍稍消除了一些。之后,他们又听李显提起,他与袁一微时相交的一些事情,亲信们便完全消除了戒心。
李显阵营的人正式接纳袁一不久后,从东都洛阳传来了急召,高宗的病情突然恶化,让李显将长安的政务安排妥当后,立刻赶赴洛阳。
当收到急召,李显阵营的人都清楚,到了储君接班的时候。
于是,这些亲信便发挥智囊的作用,聚在一起商讨,该如何保证李显万无一失的登上皇位?
政权新旧交替之时,向来都会出现一小段混乱时期,如何稳定朝廷局面?
之后,该如何逐步剪除武后在朝廷盘根错节的势力?
他们心里都清楚,不管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他们都离不开兵力的支持。因为,自古以来,权利都是攀附着兵力滋生的。所以,他们决定要把袁一,一起带到洛阳,为李显顺利登基助力。
虽然,袁一手中的人马并不充足,可是以他在军中的号召力。若日后,武后不安分,以他的号召力,再加上李显君王的身份,武后胆子再大,也不敢做出逾越之举。
商议既定,他们便将这个提议禀告了李显,李显也欣然应许。
这日,袁一入宫商谈完启程洛阳的事后,就针对眼下的情况,对驻守宫中的折冲府士兵做了重新的调整部署。
待事情办妥后,已至黄昏,袁一正出宫回府,在半道上看到上官婉儿正迎面走来。
自从,那次争论之后,他和上官婉儿就再没说过话,就算在偶然宫里遇到了,俩人都选择回避似的绕道而行。
这次,袁一决定不再逃避,踏出破冰的第一步。就算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可他也不愿看到,他们因为双方的政治立场不同,就要像陌生人那样,或是对手那样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想着,袁一便加快步子走上前,见上官婉儿转身,他急忙绕到她面前将她拦住,抿了抿嘴道:“能聊聊吗?”
上官婉儿一脸冷漠道:“奴婢还有要事在身。”
他皱着眉,一脸无奈道:“我不奢望你能谅解我的决定,可至少不要像现在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从来没有左右过你的选择,为什么你就不能谅解一次我的选择呢?”
听到这话,上官婉儿垂下视线,沉默片刻道:“我想要谅解,想要尊重你的选择。可所看到的,所知道的,却不允许我这样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会明白这一切。”
正在这时,袁一听到有人正往这儿来,他便没有说话。
不多时,一个样貌清秀的小宫女走到近前,将一荷花发簪递给上官婉儿,道:“司宝处已经把尚宫的簪子修好了,吩咐奴婢给尚宫送过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