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仁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还是像其他人那样,称呼你为老冯。”
见他们已达成共识,袁一对梅仁告诫道:“你要记住,虽然在折冲府里,老冯是你的下属,可对官场而言,他是你的师傅。老冯觉得师傅的称呼,让他不自在,你可以不用口头上的称呼。可是,在行动上,你要对他有足够的尊重,更要虚心受教。”
梅仁满脸恭敬地点了点头:“是。我知道。”
告诫完梅仁,袁一又向冯寅道:“你好好教导他,要是这个学生敢仗着自己是折冲将军,不肯虚心受教,你告诉我,我来替你教训他!”他轻微停顿了片刻,继续道:“我曾听人说,教会徒弟,没师傅。所以,师傅对徒弟都会留一手,老冯,你应该不会是这样的师傅吧?”
冯寅坦然地笑了笑:“以卑职看来,郡王虽然蛰伏了许久,可这几天,随便一出手,就让人大开眼界。以此见得,郡王的为官的智慧,心中的韬略,实在是高深莫测,就算像卑职这样在官场混迹半生,自认为深谙为官之道的人,都只能望洋兴叹。所以,卑职若有心藏私,又怎能逃过郡王的法眼?”
袁一点点头:“我相信你是位好师傅。”
这时,冯寅告辞道:“若郡王没有吩咐,那卑职就行告退。”
袁一看了眼梅仁:“你替我送下老冯。”
“是。”说着,梅仁殷勤地替冯寅抱起书案上的典籍和官档,老冯推辞了一番,见梅仁执意帮忙,便将东西交给了他。
此时,袁一隔着半开的窗户,看着梅仁和冯寅行走在灯光微明,寂静安宁的前庭中,渐渐地他们的身影消失了。
袁一陷入了沉思,他的计划都顺利实施,算是在规定时间内整顿好折冲府。现在,又给梅仁找了一个好师傅,看上去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可他还不能高枕无忧地过日子。他还有一些需要处理的隐患,那些热衷于写奏折,弹劾别人的朝廷大臣。
他思来想去,如果他依旧像之前那样做个只参加早朝的折冲总都尉,用正当的手段让那些朝廷大臣闭嘴,基本不可能。可用一些阴招损招来对付他们,那就容易多了,若想要一个人闭嘴,最好的办法就是恐吓!
由于,恐吓的对象都是人精级别的朝廷大臣,所以,恐吓的方式可不能像三教九流的人那样喊着杀人灭口,□□掳掠的口号,一窝蜂地冲进别人家中。而是,需要高雅,又不失风度地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
袁一正在思考恐吓大计时,梅仁走了进来,对双手环胸,倚在窗边的袁一道:“袁哥,我已经把老冯送上马车了。”
第224章 往事伤情
神的袁一点点头:“今晚,做的不错!”
梅仁得意一笑,摆手道:“这两天,你老是夸我,害我都不好意思了!再说,刚才的那些都是你教我做的,就连对老冯的客套话,也是你事先教我说的。虽然,极为不符合我的风格,可我还是依瓢画葫芦地做了,这一点的确挺值得夸奖。”
袁一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而后,走到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长方形的大锦盒,递给梅仁道:“给你。”
梅仁满脸堆笑地接过锦盒道:“这么大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看形状,像是价值不菲的玉腰带!袁哥,真是的!我知道,这几天把折冲府的事情,都办得干净!整齐!漂亮!你太高兴,抑制不住想要赏赐我的心情,能够理解,这出手也太阔绰了,让我怎么好意思?!”
见梅仁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袁一皱眉道:“说完了吗?”
“说完了。”
“那就打开锦盒看看!”
梅仁打开锦盒,不由得大失所望,欢喜的笑容瞬间凝固。梅仁拿出锦盒的藤条,阴沉着脸道:“你没开玩笑吧?送这玩意给我,什么意思?”
袁一不紧不慢道:“这还不够明显吗?拜师算是我赶鸭子上架,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你只是为了应付我,不肯虚心受教,我就用这根藤条抽你!要是你偷懒,不用心管理折冲府,我还是用这根藤条抽你!”
梅仁叹了气,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我觉得老冯也算我的下属,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请教他,然后他说什么,我做什么,这样一来,他不就成了我的老大。折冲府的人本来就不把我当回事,现在,我又认了一个下属做师傅,整天在他面前点头哈腰,我怕他们会更瞧不起我。”
袁一道:“之前,提出让你认老冯做师傅,看你答应得挺好。现在,听到要挨打,就把真心话都吐出来了啊?”
“你是老大,你说什么,我只能照做!我可不想再被摔一次!”
袁一略有愧疚道:“那天,我的确做得有些过分,我向你道歉!”
梅仁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抱怨道:“已经两天了,现在才想到道歉,要不是我说出,说不定早就忘了这回事!”
袁一没有理会他,继续自己的话题:“别忘了,之前,在突厥时,我也请尹玉书教我突厥语,我作为一军统帅,亲自到他营帐,请了他多少回?又有多少次被晾在一旁?你应该最清楚。你觉得我很没面子吗?我的属下有因此而瞧不起我吗?”
梅仁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没有。可我不是你,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尺度去把握上司下属,师傅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我怕太强硬了,他会说我摆架子,太谦虚了,会被当作软柿子,处处被他压制。”
袁一笑了笑:“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也不笨。在这三个月,你在折冲府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必须先问过老冯,如果觉得他的提议可行,就照他意思办。如果觉得有疑问,就先认可他,然后,再回来问我。”
听他这么说,梅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让我打小报告?看来你也不是完全信任老冯。兵书上不是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吗?这样做,确定没有破坏你的做人原则吗?”
袁一不以为意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没听出这八字里,有多少无奈吗?很多时候,信任是被迫的,可有时候又要为这种被迫,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给外人听。”
梅仁若有所思道:“这就好像,刚才老冯提到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表面上是很君子的告诫别人,不要去坑害他人。可实际上想说的却是,要时刻堤防别人,不要相信任何人,因为,他们随时都会坑你!这样先君子,后小人,不就是伪君子?这样一看,那些以君子自居的人,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伪君子,还有一个正在奔向伪君子的路上。”说着,若有所指地看了眼袁一。
“你这是什么眼神?我不是君子,自然也成不了伪君子。自古以来,君子爱名,小人爱利,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名声是身边的人,或是天下的人给的,而他们的评判标准更多的是浮于表面,大多时候都是在随波逐流。”
说着,袁一轻微地停顿了片刻,继续道:“譬如西汉的王莽,在做官的时候,他可是受到上至大臣,下至百姓的一致称赞,甚至把比作在世周公。后来,等到汉平帝一死,他狼子野心逐渐暴露,最后,他篡汉自立。百姓在他的□□下,过得水深火热,才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还有周公,他辅助幼主成王,掌管国家大事时,天下人都说周公有不臣之心,将来会要篡夺王位。后来,等到成王年满二十岁,有能力治理国家,周公便将政权交还给了成王,此时,天下人才看清周公的赤胆忠心!”
梅仁笑了笑:“这些历史故事都不错,最后引出的大道理是?”
袁一道:“真君子既不爱名,也不图利。他们只求问心无愧。”
梅仁赞同的点点头:“这样一说,真君子不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说的话,我绝对算得上真君子。”
袁一略带几分嘲讽道:“你?君子?真君子?”
梅仁极为自信道:“没错!就是我。上个月,我在街边看到一个老妇人,看样子大概有六十岁左右,她肩上挑着两箩筐白菜,她走一步歇一步,还累得直喘气。我见这老人家挺可怜,就上前去问,她这白菜要挑去哪里?她说要去集上去卖。”
袁一插话道:“六十岁老妇人,担着两筐白菜去集市,你确定没有夸大其词?”
梅仁道:“没有。你别打岔,听我说完。后来,我就跟聊了几句,才知道老妇人没有孩子,以前都是老伴从自家地里摘了菜,再到集市上来卖。可最近她老伴在田里干活时伤了脚,不能干活,地里的菜又到了采摘的时候,她不能让菜烂在地里,所以,就一咬牙就挑着白菜来赶集。”
听完,袁一怜悯道:“这老两口还挺可怜。最后,你帮他把白菜挑到了集市上?”
梅仁摇摇头:“没有啊!”
他脸色一沉:“原来你的好心,只停留在心上,还真够好!”
梅仁辩解道:“你别忙着指责,先听我把话说完。我没有把菜挑到集市,是因为我把老妇人的白菜全都买了下来,然后,送回了郡王府。顺便把老妇人带了回来,利用我的面子,找到郡王府里负责采办的人,给老妇人介绍了一笔大买卖。以后,她家田里种的菜都可以高价买给郡王府,这样,她和老伴就不愁生计了。”
他笑了笑:“你还真够奸猾,用我府里的银子,替自己做好事!”
梅仁耸了耸肩:“最开始的那两筐白菜,可是我真金白银买回来,无偿送给郡王府的!再说,郡王府就是一个金窝,用指甲随便抠抠就够一年的菜钱了,何必这么计较呢?做好事,不留名嘛!我做了,顺便也带你做做,这不挺好!”
“那我还得感谢你啰?”
“随意就好!”
“我有点不明白,老妇人的菜为什么不是平价,而是高价卖给郡王府?”
梅仁解释道:“郡王府买的东西向来都很贵,市面上两文钱一枚的鸡蛋,到了郡王府就成了十五钱一枚,所以,有多少商贩打破头也想把东西送进郡王府。难道你不知道吗?”
“现在,知道了。”
“说起来,我突然想起,几年前,你谎称去波斯,却留在长安查案的时候,我无意中遇到的那位长官大人。他长得英俊不凡,又有极佳的品味,那时,我跟他简直是臭味相投。”
说着,梅仁长长叹了口气:“可惜啊,自从那次一别以后,再也没见过他,真是遗憾!每回经过新昌坊和风宜坊看到那些施粥的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长官大人,这么多过去了,他依旧信守承若接济穷人,他是当之无愧的真君子。”
袁一深深吸了口气,又重重吐了出来:“时候不早了,回去歇着吧!”
梅仁点点头:“好,那我不打扰你了。对了,那位长官大人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官衙就职,我看能不能找到他,跟他叙叙旧。”
“忘了。”
此时,梅仁见袁一的脸色很难看,便不再多问,转身离去。
袁一独自在书房里坐了许久,方才起身走过堂屋,来到另一侧的睡房。
他拿出火折,在黑暗的房中点上一盏灯,借着微明的光线环看这间摆满了华丽家具的屋子,回忆渐渐涌上心头,慢慢地回忆越发明晰,这里一点点地变成了月欢宫,变成了太液湖,变成了氤氲馆,变成了扬州,熟悉的往事再次从他眼前流过。
第225章 别惹袁一(上)
直到东方发白,黎明将第一抹光线射到房中,窜到他脸上,回忆突然戛然而止。
坐在床边的他低下头,紧紧地逼着眼睛,深深吸了口气,而后,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看着眼前清丽的如同被水洗过的晨景,他掏出兜里的布偶,喃喃自语道:“他们可以带走你,但带不走我们的回忆。就算没有你,岁月再漫长,有它们陪着,我也可以安然渡过。”
这日,袁一以折冲府大练兵为由,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令,御史大夫和门下侍郎都请来折冲府观摩这次练兵。
当这五人接到邀请,心里都很明白,之前,他们之中有人弹劾过袁一,武后为此大发雷霆,勒令袁一在三日内整顿好折冲府。
现在三日已过,袁一整出练兵这一套,无非是想在他们面前展现折冲府最好的一面,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可。
如此,袁一便可借他们的口,把折冲府的整顿成果告诉武后。毕竟,有些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总比自己来说要好。
他们对练兵的意图,有了这样一番理解后,便索性顺坡下驴,接受了袁一的邀请,来到折冲府。
在经过精心布置,插满彩旗的校场上,庄重号角声一响,几千名士兵便涌上校场,迅速列好方阵。而后,一名手执红黄两旗的将士,跑到方阵前的指挥台上,向着临时搭建的观礼台跪下,对身穿战甲站在众人间的袁一请示道:“准备完成,请总都尉下令!”
袁一声音威严道:“开始!”
如此,将军便起身挥舞起手指旗帜,方阵中的士兵便根据旗帜中发出的命令,做出各种进攻的动作。士兵的反应敏捷,动作整齐划一,一眼望去这几千竟然能在同一时间挥拳出腿,没有丝毫偏差,这样的整齐程度简直让人惊叹!
而后,校场上又进行了让人连连叫好的射箭,摔跤的比试。最后,便是整个练兵最精彩的节目。此时,只见数十匹身材矫健的五花马排成五列方阵,马背上的身着骑马装的士兵手握缰绳,昂首挺胸,目视前方。
这时,一直待在校场边的梅仁骑上老白,跑过大半个校场来到观礼台,而后,梅仁一吹口哨,老白的前腿便慢慢地屈膝跪下,像是在向观礼台上的众人行礼。
梅仁小心地坐在倾斜的马背上坐稳,而后,躬身向袁一道:“一切准确就绪,请总都尉大人下令。”
袁一看了眼跪在台下的老白,只见它鬃毛都用彩色璎珞绳绑成五花样式,它头上戴着精致的马笼头,绕过胸前的皮革带上挂着大红缨子,两边饰以铜制的杏叶,马背上安置着华贵的金马鞍,鞍下垫着的障泥内衬是最柔软的皮革,外面绣着艳丽的花纹,就连马镫都是金光闪闪。
老白是一匹来自大宛国的纯种汗血宝马,因此,它的体型匀称健美,身体的毛发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所谓好马配好鞍,本就极为骏美的老白戴上这套极其华美的马具,绝对算得上是马中的美男子。
前几天,梅仁为了这次练兵,特意向他借了老白,没想到,梅仁竟然这么舍得花银子来倒腾老白。
此时,袁一嘴角露出一抹浅浅的笑意,向等待指令的梅仁,吩咐道:“开始吧!”
“是!”领命的梅仁拉了拉缰绳,老白便慢慢地站了起来,而后,梅仁调转马头,骑着老白来到方阵队伍的最前面。
待老白停稳,梅仁拿出马鞭,重重地打在地面上,发出“扑哧”一声闷响,众马便一起出蹄,同时跨步,一齐落地,无论是步伐的大小,出蹄落蹄的速度都达到了惊人的一致。
若是人稍加训练,便可做到如此一致的步伐。可马毕竟是牲畜,要让它们达到这样的程度,若不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肯定是做不到的。
众马在老白的带领下,踏着整齐的步伐在校场上绕了一圈,来到观礼台前,而后,在骑艺高超士兵的指挥下,马便做起高难度的动作,引得大臣们连连叫好。
这时,袁一身边的尚书令出于好奇,便向袁一问道:“这表演实在是精彩!真想知道,郡王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训练得这么好?”
袁一侧过脸,答话道:“军令和鞭子。”
听到他如此耿直的回答,尚书令不由得愣住,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见状,袁一笑了笑道:“开了个小玩笑,大人不要介意。”
尚书令跟着尴尬地笑了笑道:“没有。”
袁一继续道:“其实,这些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来折冲府之前,这些马曾在皇家典礼露过几回脸,都经过了高超驯马人的特殊训练,才会有这样的能耐,我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
尚书令点了点头:“看来折冲府真是藏龙卧虎!话说回来,手里有好东西,能够把它用到点子上,也是一种才干。”
袁一笑了笑:“大人,过奖了!”
等练兵结束,袁一便做东在醉卧居摆了一桌宴席招待五位大臣,还特意让梅仁和陈精忠前来作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