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道:“江湖之人做事全凭喜恶,他们的酒只会与投契的人喝。我听说,在朝廷中若没接到沈爷的喜帖,证明他还不够重要,若江湖中人没有接到沈言的喜帖,证明他不是豪杰。虽然,现在沈爷已经功成身退,可影响力却丝毫未减,沈爷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若沈爷能够再为朝廷效力几年,大唐肯定会出现一个更叫盛况空前的太平盛世。”
沈言笑道:“上官姑娘见我喝醉,就一碗接一碗地给我灌迷魂汤。说实话,上官姑娘今天是来喝我喜酒的,还是替娘娘做说客?”
上官婉儿道:“若沈爷愿意继续为国效力,我就是来喝喜酒,顺便做说客。若沈爷决心归于平淡,那么,我今天只是来给沈爷道喜,至于,方才说的那些话,就当作是小女子对沈爷的无限敬仰之情。”
沈言无奈地笑了笑:“早知道会在这儿遇到上官姑娘,还不如让他们把我灌醉。我这大半生都官场中摸爬滚打,突然有一天感到累了,也厌倦了,就想离开,换另一种方式生活。一个已经失去斗志的人,就不再适合官场,也不能再创造价值。这个道理对于上官姑娘来说,应该不难理解。”
见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上官婉儿知道不便再劝说,因而,她便转移话题道:“之前,听说沈爷的婚事,我一直很纳闷,到底是怎样的女子能够让逍遥了半生的沈爷动了凡心,为她成家立室?今天,在席间听人说,沈爷的这位新娘子不但是豆蔻年华,而且貌美无双。果真,只有这样的绝代佳人才能配得上沈爷。”
不知不觉中,他们已走到一处小园,沈言看到园中的牡丹花,他突然停下脚步。他离开神兵司后,就让人将以前住所的那些牡丹花移栽到了这里,他没有再打理,也没有再来看过这些花,只是吩咐府中的下人照看它们。
今天,他娶了十三娘,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特别想来看看这些牡丹花,所以,在没碰到上官婉儿之前,其实他是要来这里的。
可走到半道上,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十三娘,他上下打量自己这身的喜服,便转身返了回去。可偏偏这么凑巧,竟在半道上遇到了上官婉儿,又鬼使神差地跟着她走到了这里。
此时,上官婉儿见沈言突然停下了来,又看到园中的牡丹花,突然想起在凤仪宫也有相同品种的牡丹花,又想起多年前,武后曾说过关于“短暂的绚烂更值得回味”的那番话。
她不禁联想到沈言与武后之间的关系,不由得暗暗地吃了一惊。
她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便试探性地说道:“这园子里的牡丹花开得真漂亮,在凤仪宫也有同样品种的牡丹花,每当花季推开寝殿的窗户,就能看到它们,很是赏心悦目。这样品种的牡丹花虽然稀有难得,可惜,花期太过短暂。”
听她这么说,沈言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过后,他喃喃自语道:“原来她一直都种着那些花,究竟是她错了,还是我错了或许,我们两个人都错了。”
见他如此,上官婉儿一脸担心道:“沈爷”
沈言打断道:“我想一个人静静。”
“嗯。”上官婉儿点点头,而后,转身离开。
她刚回到院中没多久,喜宴就散了,她便带着同来的两名小宫女回到宫中。原本她一回来就应该到麟德殿复命,可此时,她并没立刻去见武后,因为,沈言和武后的事给她带来太大震撼,直到现在她还没缓过神来。
待整理好思绪,她发现已经在自雨亭中呆了将近一个时辰,她慌忙赶到麟德殿,幸好武后还没回寝宫,她进了殿,看到武后正在和相王李旦说着话。
相王李旦是武后和高宗的第四个孩子,这些年一直都在地方任职,鲜少回到长安。随着李贤因为谋逆罪被贬为庶民,流放到了巴州,李显被封为了太子,成了政治对手,而原本贴心的小女儿太平出嫁了,又因为袁一的事整日失魂落魄,难得进宫一趟。
对于武后来说,在情感上,她希望这个没有权利冲突的儿子回到自己身边,从政治上来说,武后需要一个能够制衡太子的人,而最好的人选莫过于相王李旦。因为这诸多因素,最近,武后便将在冀州的李旦调回了长安。
上官婉儿见了李旦,便上前行礼道:“奴婢见过相王。”
只见李旦身着紫色圆领官服,腰间系着一条饰以兽纹的金玉带,束起的发髻上戴着白玉冠。
他的言行举止有着谦谦君子的风度,他唇边留着两撇精致的短须,他虽然年纪与太子李显相仿,可却给人一种老成持重的感觉。
李旦见上官婉儿给自己行李,摆了摆手了示意免礼,而后,笑道:“今天,本王与上官姑娘可是第二回见面了。”
上官婉儿道:“是的。在沈爷的喜宴上,奴婢与王爷同在一席。”
“虽然,本王多年没见过公主,可在本王的记忆中,这个皇妹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闯祸精。有时候,她要是任性起来,我们这些做兄长的都拿她没辙。今天,在喜宴上,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可见上官姑娘能把公主说得服服帖帖,真是让本王大开眼界。”
听李旦说起这事,上官婉儿慌忙解释道:“其实,这件事是……”
李旦笑着打断道:“本王知道,上官姑娘多喝了几杯嘛!”
一旁的武后见上官婉儿满脸尴尬,便出面打圆场道:“婉儿的酒量向来都很弱,一喝酒就糊涂,遇到饮宴本宫都不让她沾酒。想必这回,本宫不在,有些礼数她又不好推辞,便硬着头皮喝了几杯,才会闹出笑话来。婉儿,事情是不是这样?”
上官婉儿深知,自己作为奴婢在喜宴上那样教训太平,往大里说,那可是以下犯上之罪,往小里说,也是对主子不敬。
现在,武后把整件事定性为笑话,无疑是替上官婉儿开脱,也是堵住在场其他人的嘴。
见武后如此顾全自己,上官婉儿心中很是感激。她回答:“娘娘说得没错,奴婢以后定要练练酒量,若再碰到那样的情况,也不至于那样失礼。”
武后点点头,向李旦道:“现在时候也不早了,你就告退,早些回府歇息去吧!”
待李旦退下后,武后向上官婉儿问道:“今天沈府怎么样?”
上官婉儿心想,若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听到这样的问话,一定以为武后只是随口一问。
第170章 一举两得
可现在,上官婉儿却留意到,武后在说话时,刻意省略了“喜事”两字,而且,她的声调绷得很紧,说话时视线低垂。
虽然,武后种种紧张的神态都发生在一瞬间,可上官婉儿还是准确地将它们捕捉到了,上官婉儿向来都能观人于微,很多人以为这是种天赋,可她认为这是一种积累,当见识过许多形形□□的人,这种积累便水到渠成。
有了这番心思,上官婉儿考虑到武后的感受,便将刻意不提沈府的热闹非凡,新娘的貌美无双,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道:“一切都挺好的。”
武后道:“听说,新娘子不但是豆蔻年华,而且貌美无双,沈言一把年纪,能娶到这样的女人,一定高兴坏了吧!”
上官婉儿感到话中带着浓浓的醋意,她未曾想到平常威风八面的武后也会有这样一面。让她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觉得面前这个冷冷冰冰的人,突然多了那么一丝丝的温度。
上官婉儿回答道:“新娘子长什么样,奴婢没有看到。至于沈爷,可能因为忙着应付那些爱喝酒的宾客,奴婢只看到他为此叫苦不迭。”
听到这话,武后嘴角闪过一丝微笑:“谁让他今天是新郎,就该让他受苦!”
正在这时,在殿外的太监走进殿中,将一封信呈给了武后。信是由武后派去召袁一回长安任职的吏部官员写的,信上说袁一对诏令置若罔闻,一直都不肯启程返回长安,因为袁一的拖延,他恐怕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回长安复命,希望武后再酌情宽限他几天。
当武后将信看完,大为恼火道:“袁一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竟然敢违抗皇命!本宫就再给他几天,若他再不滚回长安,就让吏部的人把他的人头带回来,这样反倒干净!”
上官婉儿知道,若惹得武后不痛快,后果可是很严重。因此,她为了保全袁一,便心生一计道:“奴婢以为,袁一做了那么多事,而公主也已经回到了薛驸马身边,照理来说,袁一已经没有活着的必要。不过,娘娘不仅对他网开一面,而且,还兑现了对他的承若。由此可见,他还有存在的价值。”
武后是聪明人,知道上官婉儿看似在替她考虑,实际上是在给袁一求情。
在她眼里袁一就像一匹未经驯化的千里马,这样的马难遇更难求,可他的性子太刚烈,若找不到合适的驾驭方式,他非但无法创造应有的价值,而且,自己反倒会被他伤了。
因此,对于这样的人,就算他的才干堪比孙武,张良,若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杀之以除后患。
她本打算,若袁一不识时务,一定要跟她对着干,那就杀了他。可现在,看到上官婉儿替他求情,又想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心想,何不让上官婉儿替自己驯服这匹野马?
这样想着,武后嘴角出现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存在的价值?”
上官婉儿道:“他在吐蕃之战中,杀了有战神之称的笃鲁,不仅对吐蕃,以及边境各国起到了震慑作用,还在很大程度上振奋了军心,他也因此在唐军建立了很高威望。再则,他曾帮助年轻的突厥可汗夺回皇位,可汗对此一直感激在心。奴婢知道,娘娘一直很重视大唐与突厥的邦交,在这一方面,奴婢觉得,应该有用到袁一的时候。”
武后点点头:“这样一说,的确有他存在的价值。可他胆敢违背皇命,显然没有把圣上和本宫放在眼里,也无心发挥他的价值,为国效力。”
“奴婢以为,袁一能够发挥他的价值,也会愿意为国效力,只是吏部的大人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办事情。”
“是吗?你觉得他们应该怎么办这件事情?”
“奴婢拙见,以袁一大闹朝堂那件事就能看得出,他是个沽名钓誉之徒。据奴婢所知,固盟军得胜归来后,他的部下都被安排在长安各处的折冲府任职。让吏部从中挑选一些得力的人去召回袁一,若事情没办好,吏部就会给他们最严厉的处罚,而袁一既然是个爱名之人,应该不会忍心看着这些人为他而死。”
武后脸上出现一丝赞赏的神情:“本宫觉得你的方法可行。你现在就去写一份文书来,让吏部早点把这事给办了。”
听到吩咐,上官婉儿就赶忙去处理文书。今天,听到凉亭的那些谈话,隐隐感觉到梅仁是为了韦杏儿,才放弃折冲府的官职来东宫做卫率。不管他和韦杏儿之前有过什么,现在韦杏儿已经是太子妃。
皇宫是一个藏不住秘密的地方,他一个小小的卫率敢对太子的女人有非分之想,这无疑是找死!
她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梅仁调离东宫,让他带领从折冲府挑选的士兵去猎户村,这样兴许更能顺利召回袁一。
她打定主意,便将文书拟好,而后呈给武后过目。武后看过后,便在文书上盖上御印,交给一旁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捧过文书,正要离开,听到御座上的武后开口道:“婉儿,这次你是在替本宫分忧,还是在帮袁一?”
听到问话,上官婉儿心想,既然武后已经看出自己心思,那自己也不必隐瞒。因此,便道:“两者皆有。”
武后点点头:“他利用平儿换取荣华富贵,像这样的混蛋,值得帮吗?”
“不值得。可奴婢一直都忘不了,当年在这麟德殿上,他替奴婢喝下了那杯酒。”
武后沉默了片刻,摸了摸眉心,声音低沉道:“看来在你的心里,始终不相信他是个混蛋。”
上官婉儿没有说话,只是低下了头,躲避武后敏锐的目光。
武后道:“本宫只管能够管到的事,希望你也能做好份内的事。”
听到这番默许,上官婉儿的心头大石总算落地,她嘴角浮现一抹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微笑:“是。奴婢知道了。”
武后点点头:“嗯。去办事吧!”
这日,梅仁接到一道吏部发出的任命,就稀里糊涂的被升职调离了东宫,上午刚来到折冲府接任别将,下午就与几百名以前固盟军的兄弟整装启程,带着朝廷下发的诏令去到一个叫猎户村的地方,将袁一召回长安。
经过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梅仁终于抵达猎户村,当村民看到这些铁衣森森的士兵来到村外,可能是受到上次武后的教训,村民们纷纷拿起武器,将要进村的梅仁和士兵们堵在了村口。
梅仁拿着诏令前来,照理说他没有必要忌惮这些村民,可他向来厌恶争斗,又看到这里的村民个个体壮如牛,一脸凶神恶煞。
见此,梅仁心语:“常言道‘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连官兵都敢阻拦,可见他们胆子有多肥!若他们不配合,我们硬闯的话,肯定会要打起来,大家都占不到便宜。不如,我们先退一步。”
这样想着,本来端坐在马上的梅仁,便走到马下向剑拔弩张的村民拱了拱手,道:“在下受朝廷指派来这里办事,若有打扰之处还请各位包涵。我们穿着铠甲,配着大刀,看上去有那么点来者不善,可我们真不是来找麻烦的,我们是要找一个人。”
听梅仁说得客气,村民脸上的怒气便散了一些,纷纷将目光转向站在众人中的宁宗长。见状,宁宗长思考了片刻,问道:“你们要找谁?”
梅仁回答道:“我们要找袁一,朝廷给他下了一道诏令。”
此时,宁宗长如释重负道:“原来你也是来找袁一的,之前,来了几个官老爷,说要召他回去做官,不知什么原因,他一直都没跟那些官老爷回去。话说回来,那些官老爷来时,架势可没你们这么吓人,你们该不是来抓人的吧!”
梅仁连忙摆手道:“不是!我们也是来请他回去做官的。再说,我们袁哥可不是一般的人,就算来个十万人马,也未必抓得到他!”
听他这么说,宁宗长也放心了,就让聚在村口的村民都散了,而后,带着梅仁去找袁一。
宁宗长隐隐感觉梅仁与袁一应该熟识,便道:“看样子,官爷与袁一应该有些交情吧!”
梅仁笑道:“听人叫我官爷,还真有些不习惯,宗长还是叫我梅仁吧!我和袁哥情同手足,可他从来没跟我提起过猎户村,不知道他怎么会来到这儿?”
“想必他之前并不知道猎户村,后来,经人介绍才带着他的媳妇来到这里,他们本来打算在这里定居,可不……”
没等宁宗长把话说完,梅仁打断道:“媳妇?定居?我怎么越听越糊涂?”
第171章 伤心之人
宁宗长解释道:“袁一和令月来到猎户村才成的亲,也难怪你不知道。”
听到这话,梅仁心语:“我记得,那晚明明看到袁哥带着太平公主出了城,这会儿怎么又跟这个叫令月的姑娘成了亲?难道袁哥始乱终弃,抛弃了公主,娶了别的女人,难怪那天在沈府,公主会像发了疯似的。若真是这样,那公主又是好久回到薛绍身边的?不像是大婚当日,那天我去给他道喜,看到他苦着一张脸,不像当了驸马该有的神态,所以,我应该没猜错,那天他娶的只是公主的替身。”
这样想着,梅仁便道:“原来如此。想必袁哥的媳妇,肯定美得像仙女似的,才会把他迷得晕头转向!”
“令月长得的确挺漂亮,可就是有些小姐脾气。不过后来,她和袁一成了亲,在猎户生活了一段日子后,学会了洗衣做饭,还有她的刺绣手艺特别好,她也很热心把这门手艺教给了村子里的姑娘。现在想起来,我还替佩服令月,不过短短半年时间,她就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大小姐,变成了所有人都夸赞的贤惠媳妇。”
梅仁并不知道令月其实就是太平,因此,知道袁一成了亲,不由得替太平不值,自然有些厌恶这个叫令月的女子。可此时,听到宁宗长这么夸令月,他便想,只要袁哥过得幸福,他还是能够接受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嫂子。
这样想着,梅仁笑道:“听宗长这么说,突然特别想见见我这位嫂子。”
听到梅仁想见令月,宁宗长的神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你见不到她了。”
梅仁满脸疑惑道:“为什么?”
宁宗长回答道:“数日前,不知道什么原因,令月突然不见了,她和袁一的房子又莫名其妙被烧了。然后,又来了官老爷请袁一回长安做官,好像还说皇帝要封他做什么郡王。我一直都觉得袁一身怀绝技,谈吐不凡,不像是一般的人,可最近发生的这些事,太突然,也太蹊跷了。”
梅仁长长叹了口气:“没想到,袁哥遭遇了这么多变故。袁哥的媳妇怎么会突然不见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