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来就没种过地,再加上现在怀了孩子,苏启航要卖菜,她一个人地里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公婆那边是会帮忙,可也没道理真什么活都让公婆帮他们干。
真要这么做了,村子里的闲言闲语的就不说了,那边的孙小娥指定又得闹腾。
周胜男是不怕孙小娥闹的,但是她这一闹,公婆那边势必就会特别为难。但要是把地里的粮食连着一块给钱多娣他们,那孙小娥就再没闹的理由了。
对于自家老二把他分的田地全给他们的事,钱多娣和苏德平一开始是不同意的。
苏德平说:“不用给我们……外边卖菜挣钱你就上外面卖菜,这些地我们在家里帮你种了,粮食到时候你们留着吃。”
然后苏启航就直把孙小娥拎出来说:“……省得将来那边闹腾,然后你们也糟心……”
“她要闹就让她闹去!”钱多娣气呼呼的说道:“还敢说我们偏心,那她怎么不看看她孙小娥给了我们爹娘什么?以前就不说了,打从分家到现在,我们没吃过她一粒米,也没喝过她一口水……”
本来当时分家说好了的,已经娶了媳妇成家的苏启航和苏启明,两人每年交五十斤粮食给钱多娣和苏德平。
苏启航没给粮食,但是在年前,把老三老四那四百块工钱结算那天,直接拿了一百给到父母。
可苏启明那边,却并没有把那五十斤粮食交上来不说,那孙小娥还跑外面跟人去说,“……说好了是一年才给五十斤的,哪里有才分家堪堪几个月,就逼我们给粮食的啊……”
然后村子里还真有些人,站她那边了。
因为钱多娣和苏德平现在才四十多,没到养老的年纪。
但是钱多娣和苏德平也没有去找老大那家讨要这五十斤粮食啊!当时他们都想好了,第一年确实时间短,打算不要了的。
况且就算是要了,家里拿不出来的话,孙小娥也该好生过来跟他们商量……然而这些孙小娥都没有,直接跑外面嚷嚷去了。
钱多娣对此气恼的狠,直接就跟苏德平说了:“以后我就算是饿得要去讨米,也不上老大那屋里去!”
可以说,钱多娣对老大两口子是寒心了。
但再寒心,那也是她肚子里生来的孩子,苏启航明白,那边真要闹了,钱多娣跟苏德平别管嘴上说的多硬多不在乎的,心里肯定又得难受了。
所以这地,要么他自己种,要么就干脆给了苏德平他们种,连带着地里产的粮食也一起给了。
也因为这样,孙小娥确实没法在这件事情上面闹,但是她却去跟村子里的人说,“……老话说的好,狗改不了吃屎……懒人就是懒人,一辈子都脱不了懒劲……娶个媳妇回来,也跟他一路货色……”
她是没有指名道姓了,可是人家听的那些人,谁心里还不明白呀?
这就是在说那苏启航呗,说他人懒,以前没分地的时候不肯下地挣工分,现在地分了,人家还是不肯下地挣钱。然后苏启航娶回来的媳妇周胜男跟他一样的懒,也不去下地。
但这些话,放在以往大家都会附和孙小娥,并且认同。
可现在,随着苏启航那边的新房子的修建,于是就有的人说了,“航子那里怕是觉得他在外面挣的比地里多吧……”还又说,“要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挣来修房子的钱……哪怕只是航子现在住的那样的屋子,我估计也不想下地了……”
孙小娥的火一下子就被拱起来了,她当场就大声争吵道:“是,这次他是挣钱了,但是以后呢?那他就能保证他一辈子都能这么挣钱下去?所以说,人还是要踏实一点。不要家里的都没顾上,一门心思的只想着外头那些虚的……”
见着孙小娥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别人就不好再说下去了。因为他们也都看明白了,孙小娥过来跟他们说这些,还是犯了红眼的老毛病了。她这心里眼红苏启航那边眼红的不得了,心里难受就恨不得到处跟人说苏启航不好的地方。
当然,村子里犯红眼病的也不止她孙小娥一个,大家对苏启航现在的日子都羡慕着,只不过没人会像孙小娥这样的把自己那点子红眼病全暴.露出来。
苏启航和周胜男也听说了孙小娥在外面说他们的那些话,但是吧,却都选择了无视。
还是那句话,孙小娥那种脑子拎不清的人,你跟她是没法掰扯道理的。
就这样,从初六开始一直到阴历五月,也就是阳历六月初,苏启航那边的新房子终于修好了。
只见那房子的正前面修的是一块用水泥粉刷的大坪地,村子里的人见了就都说这坪地弄得好,以后晒谷子晒菜干什么的又方便又干净。
走过坪地再上两个台阶才是正屋,正屋前面也留了一米多宽的走廊出来,上头有屋顶挡着,这一片是苏启航留着晾晒衣服或者自家人坐着看外面的地方。
然后才是正屋。
正屋一共修了四大间,从左边数过来的第二间是堂屋。其他的就全都是住房,然后苏启航私下里也跟周胜男商量了,“……等以后,老三老四结婚了,要是爹娘不想跟他们过,咱们就把人接过来,让爹娘住最左边的屋子……”
不管是左边的屋子,还是右边的屋子,紧靠着堂屋最外面那间小房间里,苏启航都花钱打了烧煤球的地灶,且在地灶旁边又打了水罐。
这样地灶只要烧着火,那水罐里的热水就能跟着一起烧热。
然后中间隔着堂屋,钱多娣和苏德平想跟他们两口子一起生活就一起生活,不想的话,也能单独过他们的。
至于灶屋和茅厕,苏启航还是跟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全都修在了正屋的后面,中间空着的坪地上,他给打了一口井。不仅如此,苏启航紧挨着还又修了一个洗澡的屋子和一间小杂屋。
然而就是他修出来的杂屋,也是用红砖砌的墙,地上也刷了水泥。就这样的屋子,那也比村里大多数人住的都要好了。
*
新房子修好后,是需要散散潮气的。房子越大,需要散的时间就越长。好在这会周胜男的肚子虽然鼓起来了,但是距离生产还要那么几个月,也就没那么急着搬进去住。
苏启航现在白天卖菜,下午会早点回来,然后上那边新房子去收拾。尤其是这么大的房子修好了,里边也就需要不少家具摆进去。
像椅子,凳子,架子床这些苏启航都是提前找木工打好了的,不仅如此,他还找人打了两张竹床。
竹床整个都是用竹子做的,四个支柱是那种小腿粗的大竹子,上面的床板则是用竹子编织成的床面。
像这样的竹床,夏天睡在上面别提有多凉爽了。
打的这两张竹床是一大一小,大的有一米八的,小的却只有一米二这样子。然后苏启航把大的放他新房去了,小的却送到了钱多娣这边来。
钱多娣特别怕热,这床一被送来,她欢喜的不行,也再没说什么苏启航手松乱花钱之类的话出来了。当即就让苏启航给她放在堂屋里,说她晚上打算就睡这了。
于是这天晚上躺床上后,苏启航就跟周胜男说:“娘那边住的确实是紧了些。”就像那送给钱多娣的竹床,他都不敢打大了。因为打大了,本来就紧吧的屋子更没地方放了。
周胜男就说:“等咱们搬新房那边去,这边屋子让爹娘住过来吧。”
苏启航心里也就是这么想的,当即就乐得在那里一个劲的夸周胜男,“我媳妇就是孝顺,心好!尤其跟某些人比起来,那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会提到了某人,苏启航突然就想起来一件事,然后跟周胜男说:“……我今天上午在县城卖菜的时候,好像有看到了孙小娥……”
周胜男就也说道:“大哥大嫂最近好像确实没怎么在家里见着……”不仅是孙小娥跟苏启明没怎么看到人,就是他们生的那对双胞胎儿子也没怎么瞧见了。
只不过周胜男就没喜欢过孙小娥,也更不想关心她家的事,所以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了。但是现在被苏启航这么一说,才猛地发觉这其中的不对劲来。
然后周胜男就问道:“你在县城看清楚大嫂是去做什么了吗?”
苏启航说道:“我那会正跟人卖菜呢,就看着她提着一篮子的菜……等我把钱收了再看就没见着人了……”
不管是孙小娥也好,亦或者是苏启明,他们在县城里可都没有什么亲戚在。那么这时候孙小娥提着一篮子的菜出现在城里是做什么的,苏启航和周胜男心里就都有数了。
苏启航估摸着,那时候孙小娥应该是也看到自己了,所以才会那么快速的躲开。
因此苏启航就跟周胜男说道:“他们想去卖菜就去卖菜吧!没了他们,总还有别人……”更何况,这卖菜的生意本就不归属任何一家,没道理说他苏启航做了,就不许苏启明跟孙小娥再做。
至于谁的生意更好,这个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苏启航就没再继续说孙小娥他们的事了,转而跟周胜男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我前两天听家属楼那边的一个人说,县里好像要整改……”
整改什么呢?
整改随着政策的改变,像他们这样越来越多出现在县里的各种小商贩。
“说是要集中管理……”苏启航说,“地方好像都选好了,离家属那边也不远……”
作者有话说:
晚上还有一更,预计会稍微晚点。不建议等,可以等明天再看。感谢在2021-09-06 19:39:36~2021-09-07 18:28: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很喜欢喝奶茶呀 80瓶;风好大你说什么我听不 10瓶;当归 5瓶;荆棘丛生、熙妹儿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3章 023
孙小娥跟苏启明现在确实是在城里卖菜了。
老二苏启航因为卖菜的原因, 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孙小娥瞧见了,那是每天都活在嫉妒和眼红中。
然而真正刺激到她决定也去卖菜的, 还是因为不久前的一件事。
等进入了阳历五月后, 钱多娣因为种得早,所以她那边的玉米就开始灌浆了。然后就见着苏启航把她种的玉米就这么掰了, 拿到城里去卖了。
村里人是不知道苏启航把这些玉米拿到外面到底卖了多少钱,不过钱多娣那段时间可乐得跟什么似的。跟着苏德平两个人,一有空就往他们家那玉米地里钻, 看到灌浆好了的玉米就给掰下来。
于是也不用问了, 这卖来的钱肯定比等玉米长成了再卖更划算。
然后有些人就坐不住了,跑去问苏启航,说他们家的玉米也灌浆了, 苏启航这边愿不愿收呀?
苏启航这段时间玉米生意好着呢!因为其他卖菜的,还没有像他这样打起了在这时候人们眼中还不算成熟的玉米的主意。
所以村里人问他收不收的时候, 正好钱多娣种的那些玉米卖的也差不多了, 他当即就点头回道:“收!”
只不过像钱多娣家的玉米, 苏启航拿到城里是按照七分钱一根卖出去的, 他拿给钱多娣也是这么多的钱。但是村里人的玉米,苏启航收上来的价格却只有四分。
像蔬菜这一行,它就势必会有一定的损耗。
像收来的玉米肯定是有大有小,这按根卖的话,人家肯定是往大了挑。那么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些小个的,或者是长得没那么好有虫眼的。
这些玉米要么一堆便宜卖了, 要么就只能自己吃了。
更何况, 苏启航本来就是靠做这个生意赚钱的。要不然也对不起他每天这么的拉到城里去卖的那份辛苦了。而且为着更好的卖菜, 不久前他还花了不少钱,新添置了一辆三轮车。
但就是这四分钱一根的玉米,也足够让村里人都抢着要他苏启航去收菜了。
因为一斤成熟的湿玉米只能出四两左右的干玉米粒,这些干玉米粒在彻底晒干后,再磨成玉米粉售卖的价格也才一毛。
大家又不傻,稍微一算就知道哪个更划算了。
最后苏启航在这些玉米中是没少赚钱不说,也因为这件事,一下子在村里子的口碑变得特别好了起来。
毕竟好多人的玉米因为他这边收了去,赚得钱比以前多了,事还轻省了不少。
村子里的人就开始不停的夸苏启航,夸他脑子活,夸他有出息,也夸他这人仁义,肯帮大家。
夸的多了,那边孙小娥就又被刺激了一把狠的。
原来苏启航虽然挣钱,但是他名声并不好,孙小娥就老出去跟别人说苏启航这样做下去,迟早会不行的。然后她每每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不管心里怎么想,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附和她几句。
而且村子里红眼病的又不止她一个,不得劲的也不单是她。
可现在不一样了,孙小娥再不敢跟人说苏启航那些事不行了,换成大家都来跟她说,苏启航是个有经济头脑的。
然后孙小娥知道,跟他们一个院子里住着的周桂园现在也在后悔,后悔当初怎么就没瞧出苏启航是个有出息的。因为那时候她家闺女刘晓云中意苏启航呀,但是周桂园硬是不同意,甚至连话都不让自己闺女跟人家说。
更让孙小娥气的是,有人还故意问她:“我好像记得,当初航子好像喊了他大哥一块干来着?”
是,苏启航当初确实是喊了!甚至还拿了五十块钱给苏启明当本钱!
而这点,正是孙小娥心里面最最不得劲,却又偏偏没法跟人去说的地方。因为是她当初闹黄了这件事,甚至闹到分家,最后才搞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那人家跟她说这个,可不就是专门来揭她伤疤的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