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抿唇笑,目光温顺得不像话:“我知道了。你来寻我,我就跟你走。我本就不爱做皇帝,我只想与你在一处。”
君瑶点头:“我带陛下走。”
汉王的目光愈加乖巧,乖巧之中又强压着万般不舍,她一直看着君瑶,甚至不舍得眨一下眼,口中平静地将想法说了来:“我为大臣们备了一批金银,就在西郊。本要遣人去取,但眼下我已无人可差遣。阿瑶,你替我去将那批金银取出,我将大臣们唤来,带齐了人,你我到北城门外汇合。将那些金银与他们,便同他们分道扬镳。”
她说完,眼中流露向往之意,依赖地望着君瑶道:“到时,我们再不分开,去过自己的日子。”
君瑶答应。
时候不早,二人分头行动。
君瑶走出两步,又觉不安心,隐没身形,回到殿中。入殿,果见原先见不到汉王的大臣们入殿,汉王正与他们分说情形,何处出逃。
君瑶顿觉自己多心,飞身往西郊去。
汉王并不能肯定君瑶会回来。她只是想,阿瑶聪慧,寻常伎俩必会教她识破,她需谨慎些才好。万一阿瑶没有信她,回来探听,她必不能察觉。于是她便先将出逃具体事宜说了来。到最后,方与大臣们道,她就不走了,她若与他们同行,只怕一个都走不了。
她编了个谎话,这谎话并不是临时编就的,是早就想好的。她说与大臣,君瑶腹中有了她的孩儿,尚未显怀,这是萧氏最后一点血脉,望卿家怜悯。
大臣们痛哭流涕,一齐朝她磕了三个头,发誓必会保少主周全,方才离去。
汉王心中好生愧疚,大臣们忠于她,可她却骗了他们。可乱世之中,到处皆是兵荒马乱,阿瑶一个弱女子,若无人保护,如何存活呢。
大臣们都走了,殿中又余下汉王一人。她站起身,走到门口,将殿门关上。
汉王又想起君瑶,不知阿瑶得知她骗了她,会不会生气。
她知道的,阿瑶说要带她走,必是真心的。但她只是眼下看她可怜,才愿带她走,等将来不可怜她了,再看她总粘着她,怕是会心生厌烦。
只可惜她终究不能知晓,为何阿瑶忽然就不理她了。
汉王走到铜灯前,拿起一旁的火折子,将灯点亮,而后端起灯台,往内殿走。
她脑海中浮出许多画面,有往昔在洛阳时的年少时光,那时洛阳尚未遭受战火,处处皆繁华,处处是生机。她又想到出京来了临淄,她承担起职责,治水,称帝,竭尽全力地想保住大魏。
但她想得最多的,还是君瑶,想她的一颦一笑,想她温柔的轻唤,想她当初还肯抱抱她时,温暖的怀抱。
她一步一步往内殿去,脑海中反复地回忆。君瑶占据了她的整颗心,她一直知晓,她很喜欢阿瑶,可到此时,她才知晓,她喜欢她到什么地步。
她这一生,想要的唯有两件,一是君瑶,一是百姓安泰,结果她一件都没有得到。
内殿装饰绮丽,挂了许多帷帐,原是用以休憩之所,自是不如前殿那般庄重。
汉王以灯火点燃帷帐,帷帐乃是轻纱所制,火舌迅速将它吞没。汉王的手在颤抖,她觉得害怕,眼中都是泪光,但她极力稳住了心神,努力抬起步子,去点下一处。
不多时,她便置身于熊熊火海之中。
汉王忽然想起那一晚,她提着她心爱的桃花灯,穿过一道长廊,悄悄潜入阿瑶房中。阿瑶在熟睡,她鼓起勇气,偷偷亲了她一下。
那大约是她此生最好的一个夜晚。那一瞬间,阿瑶是她的妻子。
君瑶取出那批金银,赶到北城门。
到处都是逃窜避难的百姓,她施法往来,速度极快,到得早了,便在城门外等候。
这一等,便到了傍晚,那几名大臣领着一小股兵士,匆忙赶来。君瑶看到他们,忙寻汉王,却不见汉王。
那种不安又涌上来,君瑶立即上前,截住一名大臣询问。大臣落泪,将汉王之言告知。
汉王宫宫室建得疏,大火并未蔓延到其他宫殿。
往昔恢弘的正殿,成了一片焦土,还未燃尽的柱子上,火苗犹未熄灭。
齐军在城中有内应,得知汉王宫起火,自南城门攻入,此时数十名士卒正奉将帅之命,将正殿清理出来。
焚毁的殿中只有一具尸首,尸首烧得焦黑,看不出面目,只依稀可见那具尸首上少许残余的金线,正是出自天子所用的衮服。
将领居高临下地站着,扫过那尸首,皱了一下眉头,命人去寻个仵作来。士卒自不会与敌国皇帝客气,尸首便被丢弃在地。
君瑶怎么都想不到,她不过离开片刻,她的小汉王,便成了一堆烧焦的烂肉。可那具尸首,又分明就在眼前。
她的身子被烧坏了,被人随意丢在地上,哪怕已经面目全非,君瑶都能想出陛下委屈的模样。
君瑶走过去,弯身将那焦尸抱到怀里。
她终于可以抱她。她仿佛听到陛下在她耳边追问,阿瑶,你为什么不肯抱抱我了。
齐军不知从何出来一个女子,抱起大魏皇帝的尸首,纷纷围拢上前喝问。然而那女子却像听不到一般,抱起尸首,便朝外走。士卒纷拥而上,还未碰到那女子的衣角,便见她与尸首一齐,凭空消失。
旁观的将领大惊失色,在场的士卒都见了这场奇观。
君瑶将汉王葬在西山上,她说喜欢这里,她就将她葬在木屋边上。
汉王自焚前,留下一道诏书,向齐国称臣,恳请齐帝善待魏民。齐帝本不以为然,打仗费钱,花了的钱,自是要从魏民身上压榨回来。但那将领将魏帝与一女子一齐凭空消失之事上奏齐帝,又有众多士卒为证,齐帝这才心生畏惧,宽待魏民。
魏被齐国兼并,从此世上便没有大魏这个国家了。
君瑶四处寻找汉王,汉王过世,肉体已消,灵魂却会转世。她一处一处地寻,在世间奔走,找寻了二十年,却一无所获。
她忽然想到,心中有怨恨,有难解心结的亡灵,会徘徊在世间,下不了黄泉,入不得轮回。
君瑶当即就慌了阵脚。她忙又往小殿下曾提起过的地方去找寻,洛阳、临淄、西山,就连广平寺都不知找了多少回,始终不见那道熟悉的身影。
又是一年春日,春雨绵绵,君瑶返回西山,西山的木屋还保存完好,庭院的篱笆,却都烂了。她在那间小殿下曾经养伤的屋舍前停下,推门而入。
春雨淅沥,雨水自窗口飘入房来。
她恍了下神,仿佛看到窗下一人静静地坐着,君瑶一喜,唤道:“殿下。”
那人闻声回头,笑着冲她招手:“阿瑶。”模样稚气,容颜依旧,仿佛从未离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