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着脑袋听了半天,才凑近一步,用脑袋蹭了蹭丁灵的腿,随后“嗖”地一下窜上鞋柜,目送着丁灵进电梯离开。
丁灵回去后和丁兴海讲了今天看的房子,丁兴海也觉得最后这套不错,抽出半天时间,过来看了一眼,就决定下来购买这套。
巧的是,卖家也是做食品行业的,签合同那天,向丁兴海大吐苦水,“这一行太难做了,我是开食品加工厂的,专门给一家连锁餐饮生产半成品料理包,哪知道挺大的餐饮公司,说黄就黄,现在我仓库里还堆着一堆料理包呢,卖不出去,也没人结款。哎,要是不卖房,我这个食品厂也快被拖累的撑不下去了。”
丁兴海多问了一句,“是哪家餐饮?”
卖家说,“你应该听过,以前蛮有名的中式快餐,孙记小厨。”
丁兴海和丁灵面面相觑。
丁兴海接着联想到,前段时间频频接到吴曼梅更换各种号码打来的电话。
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竟是这种原因。
…
孙记小厨确实快撑不下去了。
现金流断裂,对于他们这样的连锁餐饮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孙胜平不得不紧急出手了一些,自己手上的其他投资。
其中有一家健康产业公司,他当年只投了一小笔钱,占股百分之五,如今每年都能给他带来不亚于当初投资金额的分红,出手这部分股份时,他很是肉痛。
接手股份的,也是一位餐饮公司老板,过去和孙胜平不大对付,他的太太也和吴曼梅关系不睦。
这倒不是因为两位先生的关系,而是她们早就认识,这位姓章的太太,娘家也在丁兴海那条胡同里,很早以前就见过还没攀上孙胜平的吴曼梅。
章女士和先生白手起家,平时最看不上的,就是吴曼梅这种自己不努力,还总是贪图富贵的人。
想到最近娘家那边的消息,章女士嘴角露出一抹讽笑,故意说:“其实你们缺的这点钱,对于你前夫而言,就是毛毛雨啦。你也知道,我娘家那片拆迁了,听说你前夫家那个院子,赔了不下这个数呢。”
章女士五指分开,比了个手势。
吴曼梅心下一惊。
孙胜平事业最好的时候,都未必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钱,如今更是不行。
填完孙记小厨的窟窿,最后剩下的,恐怕连这一半都没有。而且就算是这一半,也与她没有多少关系,毕竟她与孙胜平,是签过婚前协议的。
吴曼梅越想越悔,只恨自己当初识人不清,没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
全款买房的办理周期相对要短上许多。
之后的事情,丁兴海交给丁灵来办。
拿到房本和钥匙后,丁灵开始挑选家具、家电。宋熙和审美极佳,在这方面,给出不少参考意见。
最后软装效果出来,果然不错。
丁兴海抽时间,把原先家里的东西拉了一部分过来,收拾好后,买了许多菜填满冰箱,张罗着给新家开火。
刚准备开始做饭,忽然想到女儿好像提过一嘴,宋熙和就住在前头那个小区,顺口说道:“新家开火,人多热闹一点。你问问小宋吃晚饭了吗,他离得近,要是没吃,就过来跟咱们一起吃呗?”
第63章
◎烙饼卷带鱼◎
丁兴海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新家里蒸箱烤箱齐全,那头蒸着鱼、烤着鸡,这头就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炒起菜。
香味儿顺着门缝飘出。
丁灵和宋熙和正蹲在电视柜前,调试新买的激光电视。
闻到味儿猜,“我爸在做醋溜木须呢。”
宋熙和也闻出来了,“叔叔做的这个味儿,闻着就正,一定很好吃。”
新家有一个开阔的大横厅,丁灵买激光电视时,特意搭配了一个一百寸的抗光屏幕。
画面调试好,投映在屏幕上,格外清晰,视觉效果极佳。
这上面既能收看有线电视,又能观看网络视频。
丁兴海听见动静,从厨房探出头,对着这边说:“闺女,你把你那个片子调出来呗,咱等下边吃边看!”
丁灵点开橙子视频,找到纪录片板块。板块首页最上面,循环滚动着七条片子的推广链接。她的“梦回民国”,就占据其中七分之一。
开始播放,熟悉的背景音乐响起,厨房里丁兴海也张罗着,“准备开饭了!”
丁灵和宋熙和都过去帮忙端菜,一样接一样美味上桌,最后摆出满满一桌。
丁灵数了一遍,足足有十六道菜。其中好几样,都是丁兴海开小饭馆时的拿手好菜。
宋熙和吃过的那道宝塔扣肉,赫然也在其中。
丁兴海笑呵呵地招呼,“小宋尝尝,叔叔手艺有没有进步?”
他还记得上次宋熙和没吃几口,这回做时特意加了少许山楂去除油腻。
宋熙和尝了一块,改良过的口味果然更适合自己,“叔叔费心了。”
电视上,已经播到了干菜包子那段。
桌上没有干菜包子,却有丁兴海手工做的酱肉包子,另外还有一样主食,是金黄酥脆的烙饼。
丁兴海说:“这是在小区门口买的,就是小宋推荐的那家熏肉大饼,我看这饼不错,正好买回来卷带鱼吃。”
带鱼是他自己炖的。
用的是比较窄的那种,先炸后炖,鱼刺已经完全酥烂了,吃的时候无需挑刺,整块带鱼往烙饼里那么一夹,一口咬下去,既有烙饼的香甜,又有鱼肉的鲜美,鱼肉里的汤汁还会渗透进饼皮里,两者融合的口感,堪称完美。
丁灵卷了一块,不住称赞,“爸,您是不是在舅爷爷家偷偷练手艺啦?这带鱼做的,比外面卖的可好吃多了。”
丁灵不是没在外面吃过烙饼卷带鱼这道菜,但她觉得,那些饭店做的都不如她爸这盘好吃。
宋熙和也是这么觉得,“您这手艺不开饭馆实在太可惜了。”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丁兴海很喜欢下厨的感觉,刚才做这么一桌子菜,又找回点原先在小院里做菜的感觉。
不过他手头这点事还忙不过来,就算还有机会开饭馆,那也肯定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他们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吃饭时丁灵聊起那天王阿姨告诉她的事,丁兴海听后,重点却落在别的地方,“你要不要也买个车,这样以后往返学校和家里,更方便一点。”
丁灵微微一愣,她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就去考了驾照,但一直没怎么正经开过车,现在让她开,她也不敢自己开上路。
“要不算了吧……这门口有地铁,直达学校挺方便。”丁灵说。
“其实你不用怕,多练几次就好了。”
宋熙和自荐道,“我有很多年驾龄,可以给你当几天陪练,等你上手以后再自己开。”
有车的话再拉摄影器材什么的,是会方便一点。
丁灵想了一下,就想通了。
她是个行动派。
第二天一早,丁兴海离开以后,她就直奔上次买车的4s店,看了一圈,最后选了辆两厢家用小车。
销售员说这车别看个头小,动力却很足,有着“小钢炮”的别名,在市区开完全足够,最重要的是不占地儿,停车方便。
办好手续,第二天贴完膜就能提车。
宋熙和帮她来把车开了回去。
顺便约好,下周开始晚饭后陪她练车,一天练俩小时,争取一周出师。
…
另一边。
丁兴海回去后,也忙得不得了。
村里的小咸菜厂,现在已经归他属有,厂里原本的五名工人,也被他留了下来。
另外他还和村委,又续了五年合同。
这段时间工厂天天开工,陆续又生产出三批桂花酱罐头,每一批都有两千件之多。
可就和第一批桂花酱的命运一样,这六千瓶桂花酱,还没等他去找销路,就被上回包圆的经销商,和附近两家超市老板给瓜分干净了。
农家乐晚了一步,都没抢着,只好预订下一批,一口气预订了五百瓶。
丁兴海吓了一跳,“胡姐,你家都是去钓鱼吃鱼的客人,有那么多人买桂花酱吗?”
“当然有了。”
“你不知道,你这个桂花酱现在在龙龙他们同学那有多火,光是他几个同学加起来,就要买一百多瓶。”
农家乐老板娘“胡姐”,很有生意头脑,“剩下的我用来泡桂花茶,来钓鱼的客人很多都喜欢喝这个,不光在我那儿钓鱼、吃饭的时候喝,走的时候还会买两瓶带走。你就放心吧,这五百瓶出不了一个月就得卖空,到时候我还得再来找你进货!”
按照小工厂现在的产能,光是胡姐这点订单,都要忙活两天。
更别说还有经销商和超市排着队的要买。
丁兴海头一次觉得,提高产能迫在眉睫。
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己建厂,另外一条则是收购现有的食品厂,或是找大食品厂进行代工。
前者太慢,后者没有门路,还容易被坑。
丁兴海一时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办。
他准备找业内人士取取经,前几天卖房子给他们的王老板,手里正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的食品厂。
两人约了一起喝茶。
听明丁兴海请教的问题,王老板一拍大腿,“这你可算问对人了,想当年我刚做这行的时候,也就是从一间小作坊做起,后面慢慢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他给了丁兴海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其实我建议你,资金充足的话,最好还是能自己拿地建厂。你现在那个地方就不错,最好能找村委多批一块地,签约年头长一点,还能享受村镇企业的福利,比我这地儿强多了。”
王老板认识不少经营食品厂的老板,还说下次有饭局叫上丁兴海一起,如果丁兴海需要购买生产线,也可以找他帮忙牵线。
这一趟收获不小,丁兴海这时庆幸,听女儿的话,多留出一笔启动资金,没有真的只留十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